10萬元級別的小魔駝2.0問世,毫末智行加速無人配送走進大街小巷
[db:來源]2022-04-23 01:51:18
104
無人配送市場正在開啟新的篇章。
早在2020年初的時候,經歷了疫情期間壓力測試的無人配送,就迅速成為資本市場追逐的對象,不少投行機構做出了 大膽 的預測:未來十年內中國無人配送的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級以上。
進入到2022年后,醞釀了兩年多的無人配送市場終于迎來了一個里程碑式的轉折點。剛剛結束的2022 HAOMO AI DAY上,毫末智行董事長張凱在演講中官宣了單車售價12.88萬元的小魔駝2.0,面向商用市場的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產品首次進入到10萬元級別。
按照以往的行業演變規律,一個產業的崛起離不開誘人的商業前景,其中為商業化爆發提供澎湃動力的,常常是那些改變市場規則的 殺手級 產品。價格首次下探到10萬元級別的小魔駝2.0,勢必將深度影響無人配送的商用進程。
01 最后一公里的 誘惑
如果說兩年多以前還有人質疑無人配送的應用場景,經過長時間的疫情洗禮后,無人配送已然成了毋庸置疑的市場剛需。
以正在和疫情抗爭的上海為例,毫末智行的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 小魔駝 、美團的自動配送車 魔袋20 、京東物流的無人配送車 大白 等,配合分揀員、基層社區工作人員為市民運送物資。通過無接觸配送,最大程度減少人員暴露在外的風險,有效緩解當下社區抗疫過程中 最后一公里 的配送難題。其中僅美團一家的數據,截至4月15日自動配送車配送的單量就已經突破6萬單(件)。
疫情下的緊急需求驗證了無人配送的存在價值,然而驅動科技大廠、資本機構和創業者蜂擁而入的,卻是末端配送的長期挑戰。
中央財經大學曾在《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020》中揭示了這樣一個現象:將勞動力人口的年齡定義在16 59歲的話,國內的適齡勞動力人口在過去7年中減少了近3000萬。而人社部在2021年初的調查顯示,快遞員在 全國招聘大于求職 100 個最短缺職業排行 中排名第八,北上廣在內的30多個城市出現了配送人員短缺的情況。
站在相關企業的立場上,所面臨的不單單是人員短缺的挑戰,還有人力成本的瓶頸。比如京東物流在2020年時每單快遞配送的人力成本為5.3元,在保證服務質量、物流時效性的前提下,人力成本已經被控制到了極限。想要破解招人困難、運力短缺、成本上漲等一系列問題,自動駕駛的末端配送是近乎唯一的選項。
于是京東、美團、阿里等紛紛將目光盯向了無人配送賽道,以自主研發或戰略合作的方式推出了多款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毫末智行、行深智能、鑼卜科技、賽格威等一大波創業公司先后被資本市場青睞,串聯起上游零部件供應商、中游解決方案廠商和下游配送服務商的產業鏈初步成型。
同時政策層面也迎來了一連串的利好。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在2021年5月份發布的《無人配送車管理實施細則》,頒發了國內首批無人配送車車輛編碼,首次給予了無人配送車相應的路權,并公開了無人配送車的制度性規范,包括借道、超車、倒車等上路通行規則,尺寸、載重、速度等上路車輛標準,安全監管和車輛保險等等。
讓人不解的地方也在于此,為何集齊了市場前景、政策紅利、資本青睞等多重要素的無人配送,當下依然只是在小范圍落地?
毫末智行CEO顧維灝在媒體采訪中給出了答案: 一是商業邏輯的思考,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是一種替代人的工具,成本必須要低于一個閾值才會大規模落地;二是技術演進的規律,不斷沉淀出符合實際需求的技術路線。兩者合在一起,末端物流自動配送才會打開商用落地的機會窗口。
留給無人配送行業的挑戰不可謂不直接,同時也意味著破局的方向已經相當清晰,只需要一個小火花就能引爆市場。
02 打破枷鎖的小魔駝2.0
針對自動駕駛的商業化,毫末智行提出了獨特的制勝公式,即(穩定的量產能力*數據智能*安全)^生態。
同樣的邏輯也適用于無人配送。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想要規模化商用,技術、商業和安全是不得不兼顧的隱形枷鎖。就像顧維灝所考慮的,既要遵循最起碼的商業邏輯,也要在技術路線上腳踏實地。而毫末智行針對這些隱形枷鎖給出的答案,無疑正是自家的第二代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 小魔駝2.0。
至于扮演了 價格屠夫 角色的小魔駝2.0,能否為蓄勢待發的無人配送行業摁下 加速鍵 ,不妨從兩個維度進行拆解:
第一個切入點是商業效率。辰韜資本曾在《末端無人配送賽道研究報告》中寫道:無人配送車整車成本會因車型(底盤+上裝)、傳感器方案、計算平臺選擇的不同而呈現出較大的差異,目前(2021年中)部分企業能做到整車成本20-25萬元左右,也有企業的整車成本在50萬元左右。
做一個等比計算的話,過去無人配送車的單車價格加上保險、車輛運維、后臺監控、云服務等費用,無人配送車的成本可能在50萬元左右。要知道即便是人力成本相對較高的北京,快遞小哥的年薪也不過12萬元左右,無人配送車輛的故事固然有吸引力,高昂的成本讓許多企業望而卻步。
小魔駝2.0將單車成本壓縮到了12.88萬元,哪怕算上配套的運營支出,單臺車也能在兩年內抵消掉人力成本。畢竟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有著典型的邊際效應,將隨著配送單量和運營效率的提升不斷下降,有望形成落地規模越大、邊際成本降低的 正循環 ,商業效率上的門檻也就不復存在。
第二個切入點是技術進化。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的技術演變和乘用車輛相似,早期都是借鑒Waymo的路線,將激光雷達作為感知的主導,代價則是高昂的硬件成本,直接制約了自動駕駛的落地。后續則演變出了激光雷達+視覺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的混合方案,自動駕駛不再止步于硬性成本。
毫末智行對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的布局,頗有些 降維打擊 的味道,自身在乘用車輛上的自動駕駛方案和經驗下沉到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采用更多的高清攝像頭替代激光雷達,并借助算力和算法上的提升帶來了更高的安全冗余,進而先于行業內的其他玩家打破了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成本限制。
折射到小魔駝2.0的產品參數上,搭載了車規級感知套件,ICU3.0大算力計算平臺,可定制600L超大載貨空間的貨箱。同時擁有L4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針對混行、擁堵等復雜交通場景進行性能調優,覆蓋城市開放道路中低速全路況 既解決了自動駕駛的安全、可靠和效率問題,也為成本控制提供了現階段的最優解。
03 無人配送爆發的前夜
選擇在無人配送賽道打造一款殺手級產品,絕非是戰略上的偶然,和毫末智行對商業化時間表的理解無不關系。
毫末智行COO侯軍曾在談及自動駕駛的 漸進式 和 跨越式 路線之爭時表示:早在2019年的時候,毫末智行就旗幟鮮明地提出,自動駕駛商業化和規模化的次序是從低速到高速、從載物到載人、從商用到民用。將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作為自動駕駛商用的 急先鋒 ,無疑是毫末智行戰略規劃中的一部分。
至少從小魔駝2.0向外界傳遞出的信號來看,無人配送正在邁向商業化的高速擴張期,有著成熟且穩健的市場節奏。
首先是商業模式的可行性。無人配送想要跑通整個商業模式,要么降低產品成本,要么提高運行效率,小魔駝2.0兼顧了兩個行業訴求。比如小魔駝2.0支單次換電可實現100km的真實續航里程,配合快速換電的方案,極大地提升了配送的時長和半徑,而且配備了智能語音、觸摸等多模式交互,進一步提升了貨、客兩端的交互體驗。
其次是履約場景的多元化。相比于小魔駝1.0,小魔駝2.0面向履約場景進行了多項重要升級,可為商超、物流行業的客戶提供可商用的末端配送解決方案。聯想到毫末智行的 5S服務 ,小魔駝2.0的適用對象將相當廣泛,不管是美團、順豐等有著完善運力網絡的客戶,還是大潤發、物美等零售商超,都在小魔駝2.0潛在的目標客戶和服務場景內。
最后是生產能力的規模化。毫末智行在河北保定打造了目前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的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生產制造基地。本年度毫末智行全面升級了該基地,升級后的生產車間占地1萬平米,可實現年產1萬臺的無人配送車的產能目標。新生產線依據 柔性化+定制化 的理念進行設計,符合客戶要求的定制化需求,可以實現小批量試制以及規模化的量產。
由此再來思考小魔駝2.0的行業價值,橫跨產業鏈上游與中游的毫末智行,為整個無人配送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所解決的不單單是產品層的痛點,還滿足了客戶快速規模化落地的訴求,能夠在短時間內組建一支數百輛甚至上千輛的無人配送車隊,搶先沉淀無人配送的運營、管理等稀缺經驗。
根據中金公司的預計,一旦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的單車成本下降到10萬元級別,在單車日均配送單量提升和運營效率提升后,每單成本將降至1.5元上下,車輛運營10個月即比招聘一個快遞配送員劃算。目前生鮮、零售等即時配送單價約為7-9元/單,快遞配送單價約為1-2.5元/件,而且現在快遞行業還普遍存在著招人難的問題,留給無人配送的利潤空間和市場機遇非常樂觀。
如同小米在2011年以1999元的定價對智能手機市場的 刺激作用 ,小魔駝2.0正在推動無人配送的規模化商用從理論走向了現實。被行業內外討論了兩年多的末端物流自動配送場景,就如毫末智行董事長張凱所言, 目前處在市場爆發前夜。
04 寫在最后
借用一位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從業者選擇扎根無人配送賽道時的解釋: 社會有需求,場景有需要,技術有積累。
當12.88萬元的小魔駝2.0走向市場,所能產生的 漣漪 是難以估量的。倘若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可以占據20%的配送市場,以2021年即時配送行業300多億單的體量計算,就將是千億級的藍海市場。何況即時配送的訂單量仍在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留給市場從業者的想象空間還有很大。
可以預見,無人配送市場勢必會由量變引發質變,彼時無人配送車在大街小巷中穿行的場景,將不再是科幻電影中的畫面,而是現實生活的一隅。
站在長期的發展角度上,無人配送很有可能是自動駕駛領域最先爆發的細分市場。辰韜資本此前發布的研報指出,2021年中國末端配送市場規模將超3000億元,行業進入批量商業應用的前夜。但這個夜究竟有多長,我們或許需要在巨頭和這個賽道上一眾創業者的兼程前進中等待答案。
按照美團官方對外發布的公告,騰訊以4億美元的價格認購美團1135萬股,資金主要用于無人車、無人機配送等前沿技術研發。大眾認知里擅長“送外賣”的美團,已然開始在無人配送領域進行緊鑼密鼓的布局,和毫末智行、賽格威、優地科技等推出了多款配送機器人或無人配送車。
6月1日,浙江華為通信技術公司公開了“5G智能小車”的外觀專利。根據專利摘要來看,這款產品是用于智慧物流、制造及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智能汽車。其實華為早在2019年就開始為物流提供這種技術
無人配送車行業迎來商業化利好消息,第八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上,國內首批無人配送車車輛編碼發放,無人配送車管理政策出臺,京東物流、美團、新石器三家企業的無人配送車路權和上路管理問題得以解決,率先在北京地區合規化上路。
標簽:
推薦文章
- 如何利用一篇高質量軟文文案進行網絡推廣|悟空收錄網 1324 閱讀
- 抖音從入門到精通的運營課程(共20節) 1221 閱讀
- 抖音超清60幀視頻教程+素材+插件---【抖音全攻略教程系列1】 1281 閱讀
- 抖音小視頻入門教程:《剪映教程+實戰》全16講視頻教程 1310 閱讀
- 2022抓住巨量千川新紅利 1259 閱讀
熱門文章
- 如何利用一篇高質量軟文文案進行網絡推廣|悟空收錄網 1324 閱讀
- 《金瓶梅2:愛的奴隸》:活色生香金瓶梅 3070 閱讀
- 微信公眾號一個月只能發四次文章怎么辦 2967 閱讀
- ChatGPT是什么軟件?為什么這么火?與SEO有沒有關系? 2787 閱讀
- 線上意見箱怎么弄,微信公眾號建議反饋意見箱怎么做 2754 閱讀
發表評論
精彩評論
- 無任何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