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佘凱文
2011年,時任美的生活電器事業部副總裁兼電飯煲公司總經理的陳小平,還在為推動電飯煲行業全面升級換代積極四處奔走。他應該想不到,7年后,自己將在納斯達克敲鐘,而他的公司會被稱為全球 家庭物聯網第一股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對于只花10年時間就從實習生成長為高管,30出頭就成為廣東美的生活電器制造有限公司(現在的美的生活電器事業部)副總裁的陳小平來說,在 立業 上他已相當成功。
如果身處陳小平的位置,安穩走下去享一份富貴可能是絕大多數人的第一選擇。畢竟在當年, 35歲中年危機 已經出現苗頭,招聘的上限35歲、公考的上限也是35歲,不僅如此35歲的人還成為一些大廠裁員的標尺,到了35歲若不能更進一步,等待他們的就只有 畢業 走入。
然而,2014年距離不惑僅剩一步的陳小平毅然放棄了上百萬的年薪和數千萬的股權激勵,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 創立云米科技。
于是也就有了外面那句對他的評價, 陳小平是一個不安分的人 。
由一臺凈水器而誕生的云米
形容一個人 不安分 絕不是一個貶義詞,就像 安分 從來也不是一個褒義詞一樣。
2014年互聯網最轟動的事件莫過于美的與小米的聯手,小米斥資12.66億拿到了美的1.29%的股份,但相比事件本身, 董小姐 一句 兩個騙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團。 更是讓輿論炸開了鍋。
不過,這些問題可能陳小平都已不再關注,因為此時的他或許滿腦子都是他的 云米 。小米投資美的期間,兩家公司走動頻繁,在一次小米團隊拜訪美的的過程中,陳小平結識了小米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劉德,云米也是在這場拜會中出現雛形。
那次交流中,劉德與陳小平聊起了國內凈水器生意,小米生態鏈有意孵化一家相關企業,陳小平 不安分 地心動了,憑借十多年在家電行業里摸爬滾打的嗅覺和對于家電產品的理解,他意識到這或許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德哥,你來投資我吧,我來干。 劉德回憶當時說, 有經驗、肯干,我覺得是個不錯的想法,就將陳小平引薦給了雷軍。 而說起雷軍與陳小平,也算是有緣,兩個人都曾在武漢渡過了4年的大學生涯,一個在武漢大學,一個在華中科技。此外兩個人都算是喬布斯的擁躉,而因略顯羞澀的頭發、常年的黑色針織衫和牛仔褲、一幅圓形的眼鏡及沒有太過修飾胡渣,相比雷軍,陳小平在衣著和個人邊幅上甚至更像喬幫主。
種種因緣際會之下,云米在2015年誕生了,并為小米生產出第一臺凈水器,號稱 年輕人的第一臺凈水器 ,它延續了小米一貫的性價比打法,憑借1299元的價格一炮而紅,云米也就此走上了開掛之路。
成立第二年也就是2016年,云米的全年營收就達到3.12億元, 猛 甚至都不足以形容云米,并且要注意的是,此時云米的產品線還僅僅只有凈水機一條,如果你是老板你會怎么選?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不安分 的陳小平當然不會這么選,于是2017年云米正式走向多品類。
2017年3月,云米同時發布互聯網冰箱、油煙機、燃氣灶3大系列9大新品,推出搭載Vio-Brain人工智能系統搭建的全屋互聯網廚房。2017年算是互聯網行業發展最蓬勃的一年,共享經濟的大肆擴張、短視頻商業化風口的崛起、人工智能新時代的開啟、特別是 新零售 概念的出現,不斷激發市場的消費欲望,消費者對于互聯網產品、互聯網服務的接受程度大幅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云米的多品類走向并沒讓陳小平失望,2017年云米營收來到8.73億元,同比增長179.36%,凈利潤更是達到9324萬,同比增長高達473.47%。
市場成績給了陳小平巨大的信心,也讓他更加堅定了云米的方向,用陳小平的話來說就是 云米的定位一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家電企業 。在初步試水之后,陳小平決定放手一博,2018年3月云米在AWE又發布了AI油煙機、洗衣機、洗碗機等11個品類20多件新品。
此時陳小平在為帶領云米沖擊納斯達克做著最后的準備,但好事多磨也好,一波三折也罷,云米的上市之路并非那么一帆風順。
云米大捷,只因 不安分
2018年9月云米上市了,從成立到上市陳小平僅用了4年時間。雖然納斯達克敲鐘時,雷軍并沒有去現場,但陳小平在現場致辭中還是感謝了兩個人,第一個就是雷軍,另一個是方洪波。
然而陳小平的感謝在其他人眼里非常 滑稽 ,因為一些事件此時的陳小平與他們的關系多少應帶點 尷尬 。
時間回到2018年初,剛過完春節不久,陳小平正帶領團隊奔波于AWE的會場,而一場讓人意想不到的扯皮卻找上了他。老東家美的,看到云米在AWE上所展出的一款型號為VDW0801新品洗碗機,美的認為該款產品涉嫌惡意抄襲自家一款型號X3-T的智能WIFI洗碗機,將云米告上了法庭。
就在專利糾紛還在持續時,一名員工跳槽違反競業協議的事又爆了出來,讓 云美 之爭再次升級,老東家與老員工 拔劍相向 的故事被媒體大肆渲染。
幸好云米的財報算是爭氣,漂亮的成績讓那些看熱鬧的人啞口無言。2018年云米營收來到25.61億元,同比增長193.31%;2019年營收更是達到46.48億元,凈利潤2.94億元。
眼看云米的發展即將走入正軌,但每當此時一個新的問題就會找到陳小平,就像現在 去 還是 不去小米化 ?有記者當面問過他,那是在2019年AWE開幕的前一天,云米發布會之后,陳小平穿著他標志性的黑色針織衫,下身還是牛仔褲,半身輕靠在座椅上,他回答到 不用談這個問題,雷總生態鏈的設想成就了云米,它就是森林,云米是里面的樹,為什么要 去 呢?沒有小米,我不會創業,就沒有這家公司存在。我們這個樹在森林里快速長大,就很好了。
其實關鍵并不在于 去不去小米化 ,而是 不安分 的陳小平注定不會讓云米按部就班。2019年,繼續著自己事業版圖的拓展,3月發布了新款產品AI油煙機AirBot等近60款產品;10月正式發布了旗下全新高端AI家電品牌coKiing科奇及全新AI變頻空調。
對企業而言,多元化的戰略轉型是發展到某個階段的必經之路。特別是對家電企業而言,多元化有利于維持企業的創新活力。如云米多元化的根本,是 去不去小米化 嗎?是為了形成更加完備的全屋互聯網家電產品矩陣。
然而接下來的2020年,誰也沒想到云米會過得那么 艱難 。
2020道不順,2021路不平
2020-2021年這兩年云米是真的不順。2020年整年云米營收58.26億元,同比只增長25.34%,營收增速大幅放緩還只是次要,關鍵是凈利潤下滑40%,只剩1.74億元。
有關云米的負面報道再一次充斥網絡,有媒體甚至直呼:云米 去小米化 失敗,在其筆下,云米的失敗是 由于除凈水機產品外云米沒有自己的核心產品,且對小米渠道的依賴,從2016年的95%下降至2020年不足50%,才致使其營收、凈利潤雙雙大跌。
其實,不管云米是不是真的有所謂的 去小米化 ,但站在一個企業利益或個人的角度考慮,誰又愿意一直活在別人的影子中呢?何況,聰明人從不會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別忘了,2020年正是 黑天鵝 肆虐的一年,家電行業大環境遭受巨大打擊,全年家電累計銷售7297億元,較上一年同期下滑9.2%。加上2020年下半年后,制造業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家電企業成本壓力陡增、凈利潤萎縮,云米的受挫并不突兀。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云米確實出現了問題,據云米剛剛發布的財報數據,2021年營收53.04億元,同比下降8.96%,這是云米上市以來頭一次全年營收下降。凈利潤方面同樣糟心,2021年凈利潤增長來到-49%,而全年8889萬元凈利潤甚至不如2017年。
但云米深陷困局,根本原因絕不是所謂的 去小米化 失敗。另一個讓云米站上輿論風口的則是 營銷費用問題 。2019年當云米營收穩步增長時,伴隨而來的是急劇增長的市場銷售和管理費用,特別是在2018年云米的營銷費用達到5.15億,而與之對應的研發費用為1.24億,營銷費用是研發的4倍。
但就此將云米劃分為營銷驅動是不客觀的。營銷對于一個年輕消費口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2018年正處于互聯網信息大爆炸時代的風口,早就不興所謂的 酒香不怕巷子深 ,沒有聲音就沒有市場,當前國內的一眾手機品牌,這些年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他們起步時營銷力度大不大?但能因此就認定他們都是所謂的營銷驅動嗎?
可以肯定的是,陳小平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從逐年增長的研發投入以及逐漸縮小的營銷研發比就能看出。
如與2017年相比,2018的研發費用有了100%的提升,2019至今云米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05億、2.66億及最新公布的2021年3.12億,相比此前的營銷研發比,當前這一數值已縮小到了2.7倍。
好在即便身處漩渦,陳小平也并沒有迷失方向,在那樣的大背景中,依舊說 要做年輕人心中的科技潮牌 ,而全屋智能就是云米的下一站。
2022年云米的新故事
早在2020年陳小平就開始布局 5G+IoT全屋互聯 ,暢想有關未來5G時代的智能家居。如果從2014年陳小平動心開始算,2022年是云米的第8個年頭,4年上市4年布局,用陳小平自己在今年云米春季發布會上的話來說就是 品類布局已全面完成 。
截止目前,云米已經完成共計60多種大類的智能 全家桶 產品陣容搭建,集合了智能家電和智能家居兩大品類。
陳小平說雷軍讓他學會了互聯網方法,而方洪波則培養了他的產業經驗,云米的全屋智能,或許就是他將方法論與產業經驗所結合后的產物。
1=N44 這個說法還要多么互聯網?而 一站式全屋智能解決方案 則一定是來自于他的產業經驗。一邊用 去中心化 的模式打造品牌差異性,一邊用 一站式服務 來貼合當下年輕人的消費需求,能看出陳小平沒忘初心,至于未來陳小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目前云米已經走過了產品線擴張的階段,接下來更多的精力將會聚焦于產品迭代升級與體驗優化。
最新發布的財報,也體現了云米在全屋智能領域的成績。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四季度,云米科技累計家庭用戶數達到約660萬,而2020年第四季度末約為510萬。此外,至少擁有兩件智能互聯產品的用戶比例從2021年第二季度末為20.7%,2021年Q3的21.1%增長至2021年Q4的21.5%,云米智能家電覆蓋面正在增大,用戶滲透率也在不斷提高。
如今云米終于錨定方向,但等待云米的或又是一場激烈的競爭,畢竟如今全屋智能賽道可謂是群雄環侍,從老對手華為、美的、海爾到新對手BAT、施耐德等等,甚至還要對陣跨界而來的家居品牌、建材品牌,云米還有硬仗要打。
面對競爭,云米的優勢在于已經積累的用戶數量和具備消費能力用戶群體。數據顯示,目前云米已累計實現產品銷售超5000萬件,有超過200萬戶家庭選擇購買成套的云米智能產品。其中80、90后用戶占比高達70%,中高端用戶占比同樣超過70%,躋身高端全屋智能市場第一陣營。
但可以發現,有關2020年到2021年云米 陣痛 的這兩年,陳小平從來沒有過任何解釋,即便是再多的流言,他的回應一定是當下與未來。轉型的負重沒有經歷過的人難以體會,又或許在他看來這些東西沒必要說。
這樣的企業其實不少,像此前百度幾乎成為整個互聯網的 公敵 ,但它也只是默默轉向人工智能,如今全球科技排行榜百度排名第四,也是國內唯一上榜企業;在國內智能駕駛領域百度說第二,沒人敢認第一,可見有些東西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就像陳小平曾說, 有些企業做平臺,有些做生態,云米就專注于全屋互聯的解決方案,做軟硬件一體相結合的創新。我們不講花哨的大概念,我覺得解決問題最重要,產品最重要。
2020年陳小平喊出 三分天下有云米 的口號,即:未來全屋智能三個主導者,希望其中一個是云米,更何況一直以來云米又有著智能家居領域 行業風向標 一說,云米也算是為國內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出過不少力。
至于未來,其實全屋智能距離真正的風口還有時間,無論如何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 是否又會顯得太沒道理?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深挖智能這口井,同好添加vx:zenghy2017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
AI產業新媒體;
今日頭條青云計劃獲獎者TOP10;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 霸占 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萬個為什么》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能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云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據夏章抓透露,海信的方法論是小步快走、快速迭代、快速試錯,觀察用戶反應、市場反應
隨著智能技術的迭代與突破,比爾·蓋茨當初的預言,早已成為現實。甚至電影《鋼鐵俠》里賈維斯那樣的超級管家,距離人們當下生活,也并非不可想象。畢竟,每一個行業都有痛點、挑戰,大多數時候這些痛點又成為行業走向成熟的推動力。在政策、企業、用戶多重作用力下,全屋智能也正不斷通過全場景的深入落地,推動萬億行業市
隨著家居智能化在消費者里的愈發普及,家電行業的研發進程也在不斷加速。華帝作為“廚電三杰”之一,2021年橫空出世搭載智能系統的“魔爾套系”,產品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也看出華帝邁向科學品牌的決心。
作為國內硬件頭部廠商,華為自然不會落后。3月16日,2022華為全屋智能及全場景新品春季發布會正式舉行。發布會上,華為推出了新一代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并對“1+2+N”戰略進行了再升級。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還表示,2022年華為計劃建設500家門店,讓每一個消費者在家門口就能體驗到華為全屋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