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圖來自Canva可畫
目前來看,無論是無人機公司還是無人機服務公司,都或多或少地將自己的思路限制在了 無人機 這個框架內,但大疆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統治力,又迫使其他無人機企業不得不尋找避開大疆的道路。行業級無人機無疑是其中一個突破口,而植保無人機是行業級無人機應用里最被看好的方向,其在所有的行業級無人機市場里占42%。
但中國農業復雜的環境條件和政策內生性,決定了植保無人機紛繁復雜的市場特點。在這樣的背景下,經過十余年發展,植保無人機市場在今天已經形成了大疆和極飛領飛、其余企業伴飛的市場格局。
而現在,國內的植保無人機發展已經到了岔路口:無人機硬件作為載體平臺已經比較成熟,天花板也已經肉眼可見,由此在硬件上衍生出來的農業數據,成為無人機廠商進一步增長的落腳點,如何看待、應用這些數據決定了企業后續發展的行為邏輯和經營策略,對此大疆和極飛的做法顯然是截然不同的。
植保無人機緣何存在
中國植保無人機市場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的。從宏觀上來看,這個物質基礎首先是在一定歷史地理條件下,中國18億畝耕地紅線以及其他一些作物總合起來的規模,這決定了植保市場的整體規模。同時中國農業正在進行中的機械化、數字化和智能化,以及農業人口減少和老齡化并行的兩大趨勢,共同決定了植保無人機的應用前景。
從微觀一些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土地制度,以及各地不同的農業環境共同形成的復雜的農業生產,亦決定了植保無人機市場的復雜程度,它不光需要面對傳統的農業機械,還需要對自身的生產效率進行革命。這一方面提高了植保無人機從業者的作業和擴張難度,一方面卻又為后進者生存和成長提供了戰略縱深。
在這樣的背景下,植保無人機企業就在這條 無人機生產廠商 經銷商 飛防隊 農田及其受益者 的產業鏈(部分)中耕耘。但是對今天互聯網思維滲透其中的制造業廠商來說,將企業戰略限定在農業這個大框架內,是極為不利的也是不可能的。實際上,不同企業對這條產業鏈的不同定位和不同看法決定了它們不同的經營策略。
大疆和極飛雖然同是無人機廠商,但經營領域和企業戰略卻截然不同。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硬碰硬失敗后,極飛就全面轉向了植保無人機領域,大疆則以技術為綱、產品為紀,向不同領域四處開花,這樣就形成了兩家企業截然不同的經營思路。也正是因此,在面對農業作業過程中產生的數據上,二者也有不小的區別。
大疆:從無人機到農業
大疆參與到各行各業的方式是通過無人機實現的,而植保無人機只是大疆這家無人機行業龍頭全部業務中的一環而已,而且對于大疆來說,在面對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奇奇怪怪的競爭時,它沒有也不可能拿出過多的精力到每一個細分領域中。因此,對大疆來說,無人機硬件才是其立身之本,只有做好硬件才能穩坐釣魚臺,將勢力范圍輻射到其他行業級業務中去。
大疆的競爭模式殺傷力極強,無異于 鯰魚 甚至是 鯊魚 入桶,在其主動挑起的價格戰里,大疆幾乎是憑借一己之力,改變了市場形態。從2015年到2018年的四年間,大疆發布的MG系列植保無人機價格從52999元一路降到31888元不等,甚至還有MG-1P這樣售價17188元的合約機,只要在后續繼續購買10000元的服務就可停止。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方面飛防服務的利潤提高了,先入場者受益;另一方面飛防服務的門檻被拉到極低,在充分競爭下,市場參與者的利益被攤薄了。而且,在飛防隊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飛防服務的質量卻沒有同步發展,也同樣造成了飛防隊到農田這一環節的市場亂象。對此,大疆僅憑借無人機,是沒有辦法對市場進行有大廠社會責任性質的 矯正 的。
實際上,大疆的無人機產品本質上就是為了 飛手 提供服務的。正如前文所述,在 無人機生產廠商 經銷商 飛防隊 農田及其受益者 的產業鏈條中,大疆認為自身沒有精力也無必要對農田及其受益者進行直接服務,因而在經銷商的基礎上向流動性較強的飛防隊提供設備就成了不二選擇,而大疆的植保無人機也幾乎就是為此而生。
大疆無人機載重大、性價比高、迭代快、智能程度高,而且大疆植保無人機不像極飛的無人機一樣在飛前需要進行大量準備工作,依舊需要人為監控和操作 就是這樣的產品形態卻恰好符合了當下以飛防隊服務為主的市場形勢。事實也的確如此,大疆是目前中國植保無人機市場份額最高的企業。
大疆除了在飛防隊以及飛防服務上發力外,對于在飛防隊服務農田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的應用,似乎囿于其本身企業戰略的局限性,止步于植保無人機產品本身。也就是說,對于大疆來說,目前農業數據的價值和應用范圍是有限的。大疆公關總監謝闐也曾表明大疆負責 提供設備和基礎設施 ,同時表態 不會和生態搶生意 。
極飛:從農業到無人機
根據《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19)》預計,2020年我國智慧農業潛在市場規模有望增至2000億元。截至2020年,我國農機作業服務組織有19.48萬個,其中農機合作社有7.5萬個,鄉村農機從業者也有4966.1萬人(《2020年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統計公報》)。這么多人和組織都通過農機進行作業,但問題在于,農機擁有者如何進行決策,如何與農田需求精準對接需求?極飛看到了數據在這中間極為重要的作用。
極飛是一個比較 純粹 的企業??梢哉f,植保無人機就是目前極飛的全部業務,因此區別于大疆,極飛的全部精力都可以放在植保無人機上。但總的來說,硬件的想象空間極為有限,就好比沒有哪家傳統農機廠能夠連續高增長一樣,極飛想要增長也需別的出路。因此極飛將繞開大疆的突破口放在了植保無人機之外,對極飛來說,農業是個大有可為的地方。
但和大疆采取 收緊核心 的姿態只售賣產品不同,極飛的商業模式涵蓋范圍更廣,而且為了獲得更加重要的農業數據,極飛采取了 產品+服務 的銷售模式。也就是說,極飛不止設計生產植保無人機,而且還擁有自己的植保隊伍,這不光是為了進行飛防作業,而且還是為了進行 田野調查 ,收集各類農業相關數據,給 無人機后市場 做準備。
對于數字農業,極飛的著重點顯然在 數字 上。通過數據,極飛打造了XSAS智慧農業系統,號稱 從規劃到收獲,只需要一個系統 。實際上,極飛的無人機產品除了植保無人多旋翼飛行器外,還有無人車、自駕儀、遙感無人機和物聯網設備,它只靠自己一家就能原生地支撐起整個系統。
同時,所有的這些土地信息,如面積、質量、作物種類及數量等被收集起來以后都變成了數字資產,不僅有利于構建數字化的農業管理系統,而且能夠將這些信息上線到金融平臺,如農業銀行或者支付寶,這不僅意味著農業資源進一步的資本化和貨幣化,也意味著農業從業者的生產關系,被進一步地納入到了現代化的生產當中。這樣看來,極飛認為自己是 農業科技公司 是名副其實的。
而且從中我們也能夠看到大疆與極飛之間不同路徑的對比:簡言之,如果將大疆的商業路徑總結為 從無人機出發,去往農業應用場景 的話,那么極飛的商業路徑就是 從農業思考出發,落腳無人機平臺 。
待解的商業化與應用難題
雖然農業的機械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是大勢所趨,但這不代表當下的植保無人機行業就沒有問題。第一,我們疑問重載無人機是不是一個偽需求,或者說,它是否真正適合當下的農業環境?現在火熱的大載重無人機或許是植保無人機企業相互傾軋、競爭的產物,卻不一定適合植保無人機由人工作業向機械化作業的過渡定位。
一是無人機的續航或許天生的不適合大載重作業,即便廠商拼命強化電池壽命、充電速率和無人機飛行性能,但也不能遮蓋無人機其實只能在天上飛個幾分鐘的現實情況。例如目前大疆旗艦T40在滿載(30000mAh起飛重量101 kg)情況下僅能工作6分鐘。如此一來,無人機 標稱 的作業效率或許只是鏡中水月,實際操作中極難達到。
二是在適用機械化生產的平原地帶,如黑龍江、新疆等地,大載重無人機的工作效率無法與地面機械媲美;而在小塊地較多、比較適合植保無人機的地區,大載重無人機又沒那么必要。從這個角度來看,種植規模較小的農場實際上無力承擔無人機高昂的價格;種植規模較大的農場適用無人機的場景和時機又比較有限。
第二,植保無人機能否挑起極飛設想中的智慧農業的大梁,還有待考量。在極飛以無人機為硬件、XSAS系統為軟件的解決方案中,無人機在整個系統內的作用實際上是被弱化的,反而是軟件系統變得越來越突出,那么數據在應用場景中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在這里面,極飛的尷尬之處就在于它有心做,但保有量不夠大;大疆無意做,但它占有最大的市場。
而且,在優點之外,極飛這一套以數據為底、植保無人機為抓手的商業模式或許并不通用全國,更大程度上是為了中大農場和較大規模承包農田服務的,規模小的農場可能根本無法承受這套系統的價格。也就是說,極飛的模式想要從大規模農場擴展到小規模田地,不僅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還需要一定的運氣。
總的來說,大疆和極飛在植保無人機領域的持續發力,說明二者都在思考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去嵌入到具體的農業生產場景之中。但中國農業復雜的問題,絕不是某一兩家公司一兩年就能解決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無論是大疆還是極飛,無論選擇哪條路徑,都應該有長期主義的思想準備。
當上海車展即將開幕之際,無人機企業“大疆創新”也展現了自己在無人駕駛的實力。4月12日早間,“大疆車載”在官微發布消息稱,將在上海車展發布相關產品。
A5創業網(公眾號:iadmin5)3月9日報道,近日網上盛傳大疆回應北美地區裁員1/3,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近日,大疆DJIFPV無人機正式發布。對大疆和現有的民用無人機市場而言,DJIFPV都可被視為新品類。如果說此前市面上的民用無人機最大的賣點是在空中拍照,那么大疆DJIFPV無人機追求的就是第一視角的飛行體驗。
大疆品牌是引領國內無人機發展的一流品牌,大疆品牌的無人機一直以來都以性能卓越、價格公道、售后服務齊全而廣受客戶端的好評。大疆無人機上市多年以來,一直都在不斷的的改進與創新,現在市面上的大疆無人機主體類型不多,改進型號卻很多;不同型號的大疆無人機都擁有不同的功能,價格也不盡相同。下面,就請大家跟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