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佘凱文
放在很多年前,提到 中國汽車 也許很多人會不屑一顧,但這也是情理之中,畢竟當時國內汽車市場都把持在歐美日等車企手中,說自主品牌舉步維艱并不為過。直到2016年左右,中國汽車產業隨著 新四化 的提出而迎來轉機,不過也不是一開始就完成了飛躍,還是需要通過 引進 特斯拉這只 鯰魚 刺激市場。如今中國汽車品牌也逐漸成為 鯰魚 ,像進入日本市場的比亞迪,就如同當年進入中國的特斯拉。
2016年至今,國內汽車 新四化 也進入到戰略轉型的加速期和關鍵期,接下來要怎么走?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7月26日,2022汽車技術與裝備國際論壇在長沙召開,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隸屬于通用技術集團,以下簡稱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攜手湖南湘江新區并邀請國家部委領導、國內外權威專家學者、車企零部件領袖、裝備企業高層專家等,就汽車產業的新變化、新要求、新業態以 會+展 的方式,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中國汽研助力中國汽車工業走出新路徑
在討論中國汽車產業未來之前,不妨先看看過去以及為什么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能解答中國汽車工業的相關問題。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它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時間來到上世紀60年代,因經濟發展需求汽車工業成為我國亟待突破的領域之一,特別是民用重型汽車的缺乏,極大阻礙了國民經濟建設,在這樣的背景中,112名來自祖國各地的有志青年,匯聚祖國西南腹地,組建起 重型汽車研究所 這便是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的前身。
而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的出現,直接改變了我國汽車工業 缺重少輕 的局面。
如今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雖然不再那么迫切,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也完成整體改制并上市,但其服務中國汽車產業的初心依舊沒變,以 政府的助手 、 車企的幫手 和 消費者的顧問 為定位,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一直活躍于臺前。
例如在充當 政府的助手 方面,在重慶助力政府抓住智能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牽頭擬定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行公共數據采集規范》等地方標準,并建立 氫能產業大數據平臺 通過一個中心、四個系統,打造集多環節數據采集、大數據分析處理、安全預測預警、可視化平臺等為一體的大數據平臺,成為重慶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向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在長沙,與湖南湘江新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完善長沙市智能網聯汽車研發測試、檢測認證產業鏈體系工作。
在充當 車企的幫手 時,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曾五年內總投資5.5億元人民幣,幫助中國汽車產業實現 整車風洞 零 突破 。此外發布汽車指數從消費者視角出發,自費采購車輛,對市售主流車型開展測評。汽車指數推薦車型不僅是消費者直觀的參考,同時也在激勵整車企業優化產品配置升級,以標準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全面轉型。
又比如在擔任 消費者的顧問 時,推出汽車健康指數,截至2021年底,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已累計對50多款車型進行了測評并發布結果,測評數據支撐多個國家、行業、團隊、企業標準制修訂工作的同時,為汽車產品健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也為消費者選車、用車提供了專業權威的參考。
類似的還有汽車安全指數,在汽車產品和服務消費快速發展的背景中,汽車保險行業對于服務能力和汽車行業的產品開發呈現了新要求,為應對這一新需求,在加速保險行業與汽車行業協同創新的同時,為探索保險角度的汽車安全技術研究路徑,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和 中保研 聯合開展了 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 的研究工作,首次從汽車持有使用環節,將汽車作為承保標的物對其安全風險進行研究。 每年中國汽研和中保研都聯手發布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C-IASI,通過車輛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指數、車內乘員安全指數、車外行人安全指數、車輛輔助安全指數等四個方面對車輛進行測試評價;將汽車保有環節的財產風險、事故傷亡風險等方面以指數為呈現形式,讓汽車產品隱性特征顯性化和定量化,從汽車使用者和保險的角度客觀評價車輛的安全特征及使用經濟性。
當下國產汽車工業面臨新四化的契機時,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又一次成為了賦能者。
新四化 當前,中國汽研再賦動能
現階段,國內汽車產業正處于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技術快速迭代、跨界融合,汽車裝備產業自主創新、國產替代程度不斷提升之,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又展現出了哪些作為?
1、以創新為核心,開啟新時代
汽車 新四化 即 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 ,前三者已經毫無疑問地成為了產業重心,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同樣早已圍繞這些要素展開了轉型。
早在2014年,中國汽研就成立了中汽院智能網聯公司,圍繞ADAS、i-VISTA示范區建設,完成5G自動駕駛運營基地建設,并進行商業化運營。又于2019年與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共建的西南分中心,成為全國第一個分中心,輻射西南乃至全國汽車大數據產業鏈。
與此同時,借助i-VISTA作為國內一流的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公共服務平臺,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持續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孵化平臺,促進智能網聯汽車、汽車大數據、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初創企業的創新孵化,并配套幫扶優惠政策,提供資金直投和運營服務,助推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還有 國內首個國家級氫能動力質檢中心 、 長江經濟帶地區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研發基地 等在建項目,都在突顯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用技術創新打破技術領域的空白的決心。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作為第三方企業平臺,深耕汽車測試評價領域多年,積累了大量汽車測試數據及評價指標,為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建設數據運營平臺、創新應用場景、構建新型生態打下扎實基礎。
2、以合作為基礎,加速生態圈
具體來看,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的技術賦能已經開始不斷落地,例如在長沙,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與長沙市政府于2020年達成戰略合作,在產業發展規劃、產業政策研究、應用場景打造、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檢驗中心建設、標準規范制定、行業影響力提升六大方面開展合作。
除了應用場景打造之外,其他的產業發展規劃、產業政策研究、國檢中心建設、標準規范制定以及行業影響力這幾個方面,都屬于頂層設計的范疇。可以說,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的到來為長沙汽車產業發展補足頂層設計缺失的閉環。
此外,為籌建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湖南),湘江智能攜手通用技術中國汽研,本著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合資成立中汽院智能網聯汽車檢測中心(湖南)有限公司,就在前不久,全國首個智能網聯汽車預期功能安全測試基地啟用儀式在湖南湘江新區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成功舉辦。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以及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分別給測試區授予了 智能網聯汽車預期功能安全測評基地 智能網聯汽車預期功能安全測試基地 以及 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驗證基地 三塊牌照。這也是國內首個獲行業認可的預期功能安全測試基地。
如今,再一次攜手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湖南湘江新區管理委員會,將2022汽車技術與裝備國際論壇帶到長沙,對長沙汽車產業發展而言又是一次機遇。當然長沙也只是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技術賦能的地區產業的一個縮影,在其 大本營 重慶或是蘇州等地,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與地區汽車產業結合案例越來越多,通過區域合作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不斷加速汽車產業的圈層化、生態化。
智引汽車未來 ,中國汽車工業的長沙故事
在2022汽車技術與裝備國際論壇上,國內汽車產業的各方代表,就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宗旨, 綠色、智能、安全、自主 為關鍵詞,聚焦汽車技術、關鍵裝備,就產品準入、監管政策、標準法規、新技術趨勢、創新開放合作等話題開展深入研討。
至于為什么是在長沙?一方面,從信息來看,本次論壇主要聚焦于 智能網聯、新能源低碳、安全碰撞、電子通信 等四大領域,而這些方面基本都是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的基本盤, 在與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合作及隨著全國首個智能網聯汽車預期功能安全測試基地的正式啟用,長沙已經如前面所提到的,有了完整的從頂層設計到測試落地的整套閉環,足以支撐長沙成為目前國內汽車 新四化 發展的焦點;
另一方面,當然也是因為長沙本身就有著優異的產業基礎。有著 工程機械之都 之稱的長沙,在汽車工業領域亦有著扎實的基礎。近年來,長沙市政府包括湖南湘江新區,對汽車產業的發展可謂不竭余力,從湖南湘江新區的建設到前不久,都能體現長沙聚焦汽車產業的決心。
長沙通過與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等相關優質企業,多年來建立了優異的戰略合作關系,由此形成了極具長沙特別的產業生態。并且依托 火炬計劃 、 頭羊計劃 等相關項目,長沙吸引聚集了更多來自汽車產業的精英玩家,使長沙有了支撐汽車產業發展底氣。
截至目前,湖南湘江新區以聚集智能汽車產業鏈重點企業350余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0家、智能汽車及人工智能產業相關研發機構108家,實現了長沙智能網聯產業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并構建出 車、路、云、網 一體化發展格局。
特別是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多年來長沙以湖南湘江新區為核心,深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通過新基建聚集產業、建場景培育產業、搭平臺服務產業。
而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作為長沙市智能網聯產業的基礎服務平臺,共支撐長沙市發放了57張道路測試牌照、30張試運營牌照、2張無駕駛人測牌照,已累計為61家企業226個車型開展了超過6000場測試。
總而言之,一場由長沙市政府、湖南湘江新區及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 攜手社會各界行業翹楚圍繞汽車工業發展的大會,在展現出產業活力的同時,也使得中國汽車產業 新四化 的蓬勃未來加速駛來。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AI產業新媒體;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 霸占 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萬個為什么》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能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云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1922年賽場首秀的100年后,德國F1冠軍車手塞巴斯蒂安·維特爾(SebastianVettel)駕駛著名的“綠豌豆”TT1賽車重返法國大獎賽
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儼然已是諸侯爭霸的局面。賽道里面,有大家熟知的特斯拉、比亞迪、“蔚小理”等車企。他們是主力選手,在紅海戰場上廝殺正酣,并與傳統車企展開對壘。
在政策支持、大眾環保意識增強、技術突破等多方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新能源汽車行業實現了快速發展。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了1001萬輛,突破了千萬輛大關。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810.4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0.93%。
高合汽車的定價讓很多人為之驚嘆,因為其價格已經達到了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天花板級別,可以說價格超高。60-80萬的價格,讓很多人感覺不可思議,高合汽車的定價是高合丁磊在對市場全面分析,對新能源汽車積極創新的基礎上確定的
北汽瑞翔“1元搏一噸油博騰M3微卡車王挑戰賽”剛落下帷幕,來自山東臨沂的侯師傅最終以1分21秒39的比賽成績一舉奪魁,拿下了一噸油的冠軍大獎。這背后隱藏著什么秘訣和精彩故事,讓我們一同走近這位“冠軍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