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行業 紅利 ?新能源汽車、元宇宙......這些2022年上半年投資圈熱議的關鍵詞,科大訊飛都在不斷加碼。
一邊是智能駕駛科技總部落戶江蘇無錫,一邊是持續進展的訊飛超腦2030計劃,科大訊飛搭上了AI賦能工業的快車道。
同時,這家走向聚光燈的人工智能龍頭企業,正在深入工業互聯網的腹地。
近日,科大訊飛投資成立了羚羊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其經營范圍包含工業互聯網數據服務;物聯網設備制造;工業機器人制造;智能機器人的研發等。
中國正處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而工業的數字化轉型與供應鏈的信息化發展是必經之路。
在美國、日本、德國等十個主要工業國家中,僅有中國的工業互聯網增加值占比低于工業增加值占比。工業與互聯網業的轉型升級需求,將支撐起工業互聯網行業的廣闊前景。
8月下旬,科大訊飛公布其2022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為80.2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6.97%;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為2.79億元,同比增長33.21%。
在A股申萬計算機行業的324家公司中已位列第10名,且遙遙領先第11名的64億元;從營收增速看,不到60家公司上半年增速超過25%,科大訊飛正位列其中。凈利潤方面,今年上半年,科大訊飛的扣非凈利潤已躋身申萬計算機行業前20名,增速同樣保持前列。
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人工智能產業逐漸站到工業數字化轉型關鍵位置,科大訊飛也不斷開拓著AI應用新場景。
市場考驗加劇 沉淀性投入走進釋能階段
時針撥回到2021年2月,彼時公司負責人劉慶峰在企業年度計劃大會上提出未來五年的目標:實現千億收入,帶動萬億生態。如今距離提出目標接近一年半的時間,或許我們能從一些數據里一窺科大訊飛的千億之路。
科大訊飛近期發布的半年報數據顯示,華東地區依舊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2022年上半年華東地區收入占總營收的47.66%,華南地區收入占總營收15.38%,華北地區收入占總營收13.29%,華中地區占總營收11.91%。
而作為公司的主要銷售地區,今年上半年華東地區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4.34%,較2021年華東地區41.29%的增長率放緩。反觀收入占比排名位于華東地區之后的華南地區、華北地區和華中地區,今年上半年收入分別同比增長37.26%、48.18%和132.23%。
華東地區之所以收入增長欠佳,與今年上半年的疫情影響密不可分。在8月23日科大訊飛投資者關系活動中,公司表示, 今年華東區域在經營上受到了一定影響,部分G、B端業務的流程推進(如掛網、招標)進度確有延遲,現在華東區域業務已經迅速復蘇。 除華東地區外的收入同比增長,也給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短期的波動并不會影響整體增長預期。隨著疫情的可控,前期的沉淀性投入也已逐漸開始放量。
近日,天眼查數據顯示,科大訊飛投資成立工業互聯網股份公司,注冊資本2億元。持續的投資加碼,也彰顯著科大訊飛的底氣與野心。
不過受大環境影響,科大訊飛在短時間內完成其千億營收目標似乎并不容易。但是作為老牌企業,科大訊飛一定程度上具有穿越風險的能力。
業務矩陣多元 渠道優勢明顯
以AI作為源頭核心技術,科大訊飛形成了萬物皆可AI的多元化業務矩陣。
2022年上半年,公司教育領域收入占總營收29.03%,比重居各業務之首。而后是智慧城市業務,收入占比27.18%;第三是開放平臺及消費者業務,收入占比24.86%。此外,公司還有運營商、智慧汽車、智慧醫療和智慧金融等相關業務。公司深耕各業務條線,多領域見成效。
科大訊飛在投資者活動中表示,AI辦公領域的發展非常快。訊飛智能辦公本市場份額一直保持行業第一,今年上半年再次取得京東和天貓雙平臺電紙書品類銷售額冠軍;錄音筆的市場份額達43%,也是行業第一。
公司提及,上半年智慧城市業務增長42.55%,版塊中跟智能化業務相關的增長比較快,主要因為在疫情背景下,政府的基礎建設并沒有停止,而每個基礎設施投資都有智能化同步建設的迫切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8月25日科大硅谷服務平臺(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科大硅谷 )成立,該公司股東名單中科大訊飛赫然在冊。企查查顯示,該公司股東除科大訊飛外,還包含科大國創、國盾量子等科大系公司,目前持股比仍未公布。
科大硅谷經營范圍包括以自有資金從事投資活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等,如若科大硅谷具有產投平臺的屬性,那么科大訊飛就可以通過持股科大硅谷,加碼更多產業鏈上的公司,從而進行資源整合及擴大業務條線。
除業務多元化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外,多年的下游渠道積累也是支撐公司穿越風險的重要因素。
公司教育領域的G端和B端客戶群體龐大。智慧教育因材施教綜合解決方案應用在40+個市、區(縣)級,智能閱卷技術累計在14個省市高考中實現正式交付,英語聽說課堂新累計覆蓋15個省市高考、91個地市中考。
此外,公司智慧城市主營業務面向數字政府、智慧司法、信息工程和數智園區等。例如,智慧司法實現了26個省級行政區共1700多家法院的覆蓋;數智園區已與長三角、粵港澳、海南、新疆等13個省市自治區70多個產城園區合作。
對于其他想要與科大訊飛競爭的企業而言,擺在面前的難題,一是巨大的資源差異,二是技術壁壘。
人工智能的萬億生態 公司探索AI新場景
人工智能如同一個正處于發酵階段的面團,最后能產出多大的餅,目前尚未可知。
根據IDC數據,全球人工智能收入預計到2022年同比增長19.6%,達到4328億美元。艾瑞咨詢《2021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研究報告》提及,2021年人工智能核心產品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998億元,預計2026年人工智能核心產品市場規模預計將達6050億元,帶動21077億元的相關產業規模。
眾所周知,人工智能產業鏈可分為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東吳證券研究報告表示,AI產業鏈基礎層主要包括數據提供商、算力提供商、算力模型生產商,技術層包括關鍵技術領域和通用技術領域。
在基礎層,科大訊飛投資了傳感器研發商華景傳感、高性能電源管理芯片研發商乘翎微電子、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及服務商古戈爾自動化、嵌入式人工智能芯片研發商知存科技和AI芯片生產商穹天科技等公司。
在技術層,科大訊飛聚焦智能語音、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推理及自主學習等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研究。民生證券研報提及,2022H1,公司在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國際重要賽事中獲殊榮:2月,在世界頂級人工智能挑戰賽OpenGraphBenchmark(OGB)以第一名的成績登頂知識圖譜榜單;4月,首次參加常識推理挑戰賽CommonsenseQA2.0即榮登榜首,在第十六屆國際語義評測大賽三項主要賽道中拿下冠軍。
基礎層和技術層是打底,而應用層則是構建場景。場景的構建決定了人工智能產業的市場空間,如何將人工智能融入新興產業是科大訊飛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低碳生態的導向下,業內人士普遍看好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半年報顯示,智慧汽車業務僅占科大訊飛總營收的2.10%,仍有較大上浮空間。面對汽車廠商客戶群體,目前科大訊飛提供智能交互、智能音效和智能座艙等場景解決方案,重視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匹配。
智能語音一直以來是公司的優勢業務,結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官方發布的銷量數據,在具備智能語音交互功能的新能源汽車中,科大訊飛的市場占有率超過50%。而對于智能座艙方面,科大訊飛則是初涉獵。在2021年年年報智慧汽車業務描述上,尚且未出現智能座艙的篇幅。而2022年上半年,科大訊飛已經把觸角延伸至智能座艙領域。
談及新興產業,就不得不提到元宇宙。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技術與數字虛擬的元宇宙有共同土壤,這也使得公司發展元宇宙具有先天優勢。在訊飛超腦2030計劃中,第一階段(2022-2023)擬發布的重點產品之一是專業虛擬人家族,公司方表示,2023年打造數字經濟下的虛擬人家族,涉及客服、醫生、偶像、教師、員工等多行業,為數字經濟虛擬世界和元宇宙提供切實幫助。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元宇宙概念尚未落地,上游AR/VR、區塊鏈、通信等技術皆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元宇宙產業變現方式有待考究,科大訊飛何時能在元宇宙布局上取得實在利益仍未可知。
與消費的投資邏輯不同,投資高科技產業普遍要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也就是投入高,回報周期長。無論是企業對其技術的投資,還是投資人對業內企業的投資,都是如此。
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 ,科大訊飛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技術優勢和渠道優勢,隨時代變遷融入新興業態,將AI觸角延伸各行各業。對于科大訊飛而言,公司目前的現狀更像是遠征重洋的輪船,遇見了陡然升起的海霧。等霧散云開之際,航行的方向盤把握在公司手中,漫漫前路有更多可能性。
文/黃韻欣
文章來源:松果財經(公眾號:songguocaijing1)旨在提供活潑、深度的財經商業價值解析,做一個有態度的行業觀察者!
9月5日,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的大數據與AI領域頂級盛事——第十屆CCF大數據與計算智能大賽(簡稱2022CCFBDCI)在北京正式啟幕。大賽指導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CCF理事長梅宏
9月2日,信銳技術以“聚勢敢為,智感創未來”為主題,召開“信銳2022年度新品發布會-智感AI專場”,推出了交換機的全面感知能力和全新的無線智感AI版本,開啟基礎網絡智感新未來!
8月26日,以“數智未來,因你而來”為主題的2022創客北京·華鯤振宇·昇騰AI創新大賽決賽暨第二屆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會客廳在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成功舉辦。市經信局副局長王立勛,區委副書記、區長喻華鋒等市區領導出席活動。
科技領域,既有用元宇宙開發布會的公司,也有Allin元宇宙的公司,很多虛擬世界已經建立起來,人們面臨的問題正在變成:真實世界中,人類創造了億萬種物品豐富著我們的生活
8月26日,HICOOL2022全球創業者峰會開幕式暨全球創業大賽頒獎典禮在北京順義舉辦,期間大賽最終結果揭曉。歷經4個月的比拼和選拔,墨奇科技項目團隊摘得大賽最高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