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半是寒冰,一半是烈火。
這一年,我們遇到了消費互聯網的降溫,包括互聯網大廠降本增效潮到來,電商大促節不再公布銷售額。
同樣,我們也見證了經濟迸發的新活力,比如元宇宙、虛擬人掀起的熱潮,各大直播平臺線上演唱會頻頻出圈。
當國內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部分行業不再追逐增長,開始 縮起拳頭蓄力 ,但是也有部分行業繼續高歌猛進,業內風起云涌。
中國數字漫畫行業毫無疑問是后者,其用戶體量和市場規模都在持續增長。2022年,中國網絡動漫用戶規模達到2.97億人,同比增長11.7%。同時,根據灼識咨詢《中國二次元內容行業白皮書》,中國互聯網漫畫行業未來五年將保持16.5%的年復合增長率。
縱觀2022年,國內數字漫畫市場格局逐漸清晰。快看成今年增速最快互聯網公司之一,嗶哩嗶哩漫畫收購有妖氣進一步整合資源,騰訊動漫繼續發力知名IP改編,業內三足鼎立之勢已成。
國漫產業逐漸成熟,國內市場潛力巨大,海外市場一片藍海。新的一年,中國數字漫畫企業將如何書寫自己的新故事?
國漫的數字化 新生
漫畫興起于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而 漫畫 二字起源于北宋學者畫家晃以道的著作《景迂生集》。
在20世紀,中國漫畫產業曾經走出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一批有深度有創意的作品誕生。只不過,隨著互聯網行業興起,美、日兩國漫畫產業率先轉型,引導全球漫畫產業由紙媒轉向網絡,行業進入以IP為重心的時代。
與此同時,韓國漫畫產業作為新興力量,在網絡漫畫領域實現了對日本傳統漫畫的 彎道超車 。
21世紀初, 網絡漫畫 在小眾圈子開始興起。相較于傳統漫畫創造性的圖像風格和復雜的情節,此時的網絡漫畫畫風簡陋、情節簡單,因此不受日本傳統漫畫行業重視。
而韓國漫畫行業卻抓住這一機遇,借助互聯網快速推動本土漫畫產業發展,逐漸在世界范圍內打開知名度。
從2003年Daum webtoon開始提供網絡漫畫內容至今,韓國誕生了Daum webtoon、Naver webtoon、Lezhin Comics、KaKao page等多個知名網絡漫畫平臺,各大平臺在作品風格和市場開發上各有側重。
其中,Naver旗下的Line Webtoon進軍北美、歐洲、亞洲等多個地區,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在線漫畫平臺之一。Kakao也在日本推出PICCOMA在線漫畫平臺,成立以來連續25個季度保持增長態勢,并計劃明年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韓國同行的成功,對于中國漫畫從業者是一個巨大的激勵,更是為中國漫畫行業的數字化道路提供了參考價值。
2006年,漫畫雜志《知音漫客》與漫畫網站 有妖氣 同年誕生,拉開了國產漫畫的復興之路。2009年、2012年,微博與騰訊也先后宣布成立漫畫網站。
然而,早期國內漫畫平臺在經營管理各方面都不夠成熟。比如,《知音漫客》錯過了轉型移動互聯網的最佳時期,這本紙質漫畫雜志逐漸掉隊。而有妖氣則因為急于變現,對旗下IP運營較為粗糙,讓《雛蜂》、《鎮魂街》等知名IP的首次漫改之路不算成功。
當然,時代的浪潮總是向前。此時的數字漫畫產業冉冉升起之勢已成,國內漫畫網站的運營管理正在經歷由粗糙到精細的轉變。
2014年,原名 快看漫畫 的漫畫平臺快看創立。它帶著更加謹慎的人員擴增和精細的運營,通過留言、彈幕、貼紙等形式強化創作與交互,逐步發展成國內最大的原創漫畫平臺。2021年8月,快看宣布完成2.4億美元最近一輪融資,創下當時行業紀錄。
在前不久的媒體交流會中,快看創始人兼CEO陳安妮表示,2022年上半年,快看整體收入逆勢增長超過100%,是今年增速最快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一方面,新冠疫情后,用戶閱讀習慣改變,在線上花費的時間逐漸延長。另一方面,國內頭部漫畫平臺對內容的運營能力達到了一定水平,在商業化方面開始舉得更好的成績,比如快看的付費用戶規模和單用戶付費金額都在上升。
毫無疑問,中國數字漫畫行業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勢頭強勁。
在消費互聯網呈現下行之勢的2022年,以快看為首的中國數字漫畫平臺卻在逆勢上行,展現出蓬勃的生機。
渠道激勵創作變革
從用戶基礎來看,中國漫畫行業的厚積薄發是必然之事。
提到中國數字漫畫產業的興起,就避不開一個詞匯 二次元 。
在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國內二次元群體還屬于小眾群體,這批漫畫愛好者自發地在貼吧、論壇上交流、傳播漫畫相關話題,為中國漫畫培養了潛在的用戶群體。
第二個十年,隨著對二次元文化有高理解、高接受度的Z世代人群成長,這個人口規模約2.64億的消費新力量開始推動二次元文化走向主流,一個新興的藍海市場逐步成型。
然而,作為新興產業,數字漫畫快速發展的背后,眾多問題開始一一浮現。
一來,由于中國數字漫畫市場化起步較晚,相關行業制度還在不斷完善中,難免有一些 走捷徑 的創作者希望通過擦邊內容獲取商業利益。
第一批數字漫畫創作者,大多是早期的漫畫愛好者。通過對國外優秀漫畫的學習與借鑒,他們開始成為國產漫畫的內容提供者。
隨著數字漫畫平臺的商業化進程,漫畫產業上游的創作者也開始從 用愛發電 發展為正規職業,零散的漫畫作家聚集成專業的漫畫工作室。
這些漫畫工作室加快了漫畫商業化開發的步伐。而商業化的另一面,就是誕生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商業團隊,傳播擦邊漫畫內容,對漫畫行業內容生態建設帶來負面影響。
隨著內容安全監管體系逐漸成熟、監管力度逐漸加強,數字漫畫平臺必須意識到,合法合規是不可逾越的生存底線,健康的內容生態更是平臺實現長效經營的基礎。
二來,國內漫畫發展過程中受到日本漫畫影響較大,不少創作者的作品美學與內容等方面都缺少一些創新。
一方面,是審美上越來越趨同。接近的美學風格下,大部分國產漫畫人物造型、服裝設計等各方面都較為相似。
其實,中國有豐富的傳統文化,絕佳的東方美學,帶給了創作者充足的創新空間。比如動畫電影界誕生了《大魚海棠》等具有中國美學風格的作品。中國漫畫創作者應該具有自己的審美情趣。
另一方面,作品題材、人物塑造、內容創意也缺乏新意。不管是作品的主旨與深度,還是劇情設置創新,都可以為國漫帶來更豐富的內容生態。
站在數字漫畫平臺的角度,隨著知識版權保護機制日益完善,他們只會更加渴求優秀內容。
因為任何文創行業都對創作資源極其依賴。不僅內容生態的豐富需要大量資源,而且平臺對頭部資源的渴求度非常高,因為它們是撐起平臺商業化的關鍵。
好創作者稀缺,好作品難成,當頭部公司整合了這些資源之后,這種整合的能力也會產生價值。
所以,正如陳安妮所說, 平臺要進行原創內容+生態的擴容。 快看將在2023年,投入4億元激勵國漫創作。
不管是為了打造一個健康的內容生態,還是出于商業化角度考慮,數字漫畫平臺都應該主動承擔起引導創作者規范創作、內容創新的責任,用渠道的變化倒逼上游變革。
畢竟,數字漫畫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永遠是優質內容的供給能力。
扎根本土文化,走向全球化市場
對于不少Z世代用戶來說,優質的漫畫作品既是他們成長路上的美好回憶,也是繼續陪伴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好的漫畫作品真的很治愈我,特別是工作壓力大想的比較多的時候。 初入職場的貝米告訴松果財經, 我會選擇以看漫畫的方式慢慢平靜那些復雜的心情,感謝我喜歡的漫畫陪我度過一個又一個夜晚。
優質漫畫的情感價值和閱讀上的感官快感非常強烈,所以吸引了大量年輕用戶成為漫畫的愛好者。而這些數字時代的原住民,也正在撐起數字漫畫產業的活力。
Z世代年輕人的消費具有兩個明顯的特征:文化認同與興趣驅動。所以,在Z世代為主的漫畫文化圈層中,用戶往往對認可的作品付費欲望較為強烈。
這種良好的付費習慣,讓數字漫畫比大部分消費互聯網賽道更容易實現商業變現。因而背靠著國內市場,快看能實現超過100%的收入增長。
不過,僅僅立足國內市場顯然滿足不了頭部數字漫畫平臺的野心。
去年年底的交流會上,陳安妮稱: 快看下一階段的 小目標 ,是從中國第一漫畫平臺走向全球第一。
著眼于優質內容挖掘的快看,還將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海外市場。
近年來,隨著韓國漫畫躋身全球漫畫市場第一梯隊,Line Webtoon、PICCOMA等平臺均在海外市場取得了優異的表現。而《魷魚游戲》在奈飛的火爆更是告訴文化創作者們, 非好萊塢敘事 的文化作品一樣可以通行全球。
陳安妮指出: 相比海外作品,國漫很多時候世界觀更獨特,更龐大。中國人對于劇情本身創作性能力更強。古風元素在日韓和東南亞地區也非常受歡迎。我想這些中國特色會成為國漫在世界范圍內的矚目特點。
遙望上個世紀,中國動畫、漫畫產業曾經造就了驚艷世界的中國風。
比如,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是 日本動漫之父 手冢治蟲漫畫生涯的啟蒙作之一。
還有《大鬧天宮》,此片也用中國古典藝術色彩打動了國外觀看者。《大鬧天宮》獲得第13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時,美聯社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美國最感興趣的是《大鬧天宮》,因為這部影片惟妙惟肖,有點像《幻想曲》,但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美國絕不可能拍出這樣的動畫片。
立足中國文化做藝術創作,走出全新的國漫出海道路,是新世紀中國漫畫產業的傳承與使命。
注:文中貝米為化名。
文章來源:松果財經(公眾號:songguocaijing1)旨在提供活潑、深度的財經商業價值解析,做一個有態度的行業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