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一季度,又到了上市公司密集披露年報的時刻。過去一年,受內外大環境震蕩等因素影響,各行各業均面臨不小的壓力,業績亦呈現出普遍的下降態勢。
1月30日,軟件行業的 執牛耳者 用友網絡發布業績預告,顯示其2022年歸母凈利潤2億元-2.2億元,同比下降68.9%-71.7%,引發外界關注。
其實,站在財務的角度,業績的增加或減少都只是時點上的結果,是報表展示的暫時的數據。但對市場來說,往往會短視地只停留在表象,以致忽視掉一些背后的,我們真正應該洞悉的東西,比如它為何 賺少了 ? 少 在了哪些地方?是短期波動的 少 還是長期趨勢的 少 ?
而對高科技企業來說,尤其要注意的是, 少 的內里,可能還隱藏有新的戰略安排和后續在商業較量中形成的較強的裁奪力。
預減 的表象與實情
凈利潤變化,最簡單的解釋不外乎收入和成本的關系。
收入端,2022年前三季度,用友最大限度克服困難,錄得營收55.95億元,同比增長13.43%,但到了四季度,因為再度升溫的疫情管控措施以及12月份感染高峰的突襲,阻隔了公司部分業務的商務洽談與簽約,造成項目實施交付與客戶驗收滯后,這對全年收入增速產生較強掣肘。
為什么四季度的威力這么大?不同于其他行業,軟件行業由于客戶群體特征和項目實施周期較長,收入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尤其是大型及超大型客戶越多,這點會越明顯。頭部軟件企業一般營收和利潤集中在下半年體現,其中四季度又是收入確認的旺季,平均占比在4成左右。
具體到用友,2021年四季度營收39.99億元,占全年收入比重為44.77%。
而去年四季度的情形大家都知道,幾乎所有業態都受到沖擊,用友收入減少亦是應對不可抗力的客觀反映。
不過,隨著疫情防控邁向新階段,社會面活動逐漸恢復到正常秩序,用友正加速推動業務開展和經營。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伊始,用友經充分研究,在參考國際國內同業廠商的業務組織運行模式,并結合咨詢公司專業建議后,實施了一次高端組織架構的重要升級,將過去以各地分公司為主、 地區+行業 的組織模式,調整為以行業為主、 行業+地區 的運行模式,旨在更靈活、更準確地響應客戶需求,發掘新增長點。
顯然,新的一年,用友已做好強準備。
其次,2021年因處置北京暢捷通支付技術有限公司等子公司股權,用友獲得投資收益約2.14億元,起到了增厚利潤的作用,2022年則沒有該類一次性或偶發性收益。
也就是說,扣除和主營業務無直接關系的非經常性損益,用友2022年利潤同比降幅沒有那么大,也更真實。
成本端,面對企業數智化與信創國產化浪潮的歷史性機遇,用友積極搶占先機,戰略性引進高級人才,2022年新增員工超過4,000名,主要為研發、銷售和咨詢人員。
保守估算,按照收入-成本=利潤,等式的左邊,若一名員工的年成本為20萬,4000名員工至少要支出8億,疊加研發投入推進和業績釋放期不完全同步,等式的右邊便是對當期利潤的侵蝕,即利潤減少。
實際上,如果我們刨除這部分成本,用友2022年的凈利潤基本和2021年持平,業績彰顯彈性和韌性。
然而,比起單純的數字加減法,我們更好奇在全球高科技企業緊縮開支,集體裁員的大背景下,用友為何會逆勢擴張?
原因或有兩個。
宏觀層面,就用友所在的軟件產業,無論是各頂層文件,還是千行萬業提質增效的內生需求,都佐證這是一條超級成長賽道,未來十年內最具確定性的趨勢。作為頭部企業,用友以前瞻的眼光,先一步行動。
微觀層面,高科技企業的競爭壁壘從來都是技術,加碼研發,為趨勢厲兵秣馬,是用友對商業博弈的自信和篤定。
用友持續高研發投入的背后
梳理近幾年用友的財報,研發投入持續高增長是一個鮮明的特征。
2018年-2021年,用友共計支出研發費用約72億元,研發投入營收占比超過21%。2022年前三季度,其研發投入同比增長31.7%,研發投入營收占比達到36.7%。
放眼海內外,用友的研發投入率都處在前列。但正如前文說的研發投入會損耗利潤,用友為何要 自我犧牲 ?
事實上,商業演化一直踐行這樣的規律,每一個經濟體由小變大,由大到強,注定是曲折和艱難的,它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中途伴有N個投入期,可能會讓企業失速,甚至 失血 。
但面向未來,在這條任重道遠的長路上,只有那些敢于積聚資金抬頭追光并以此凝結沉淀出技術、服務、格局等優勢的企業,才能行穩致遠,笑到最后。
所以說,對于科技公司,關注的重點之一便是 驅動科技公司發展的潛在長期力量 ,即其長期研發支出。
類比全球代表性企業Salesforce和亞馬遜AWS,都曾因高額研發支出,有過短暫的盈虧失衡。前者在2012年-2016年的轉型期,連續五年錄得虧損;后者更是用了十年時間才扭虧為盈。
但事后,市場發現,Salesforce越來越成為 馬太效應 中的那個最強者;亞馬遜則在AWS的帶動下,業績重回高速增長通道,2015-2021年間營收增速中樞達到27.0%,歸母凈利增速中樞達到118.9%。
再把目光拉回國內,諸如華為、京東、順豐、阿里等咱們自家企業,都在近幾年進入到一個密集的投資新周期,也都遭遇到利潤下滑。
用友的情況也是這個道理。當若干年后我們再回望,只不過就是成長路上的幾處小插曲;表象的業績預減,恰恰是對趨勢的先知先覺,并保有自信,以數百億研發投入為代價,以面向無人區的勇氣和毅力,占領前沿技術制高點,使企業在后續十年、二十年間捕捉到一個可以量化的指數級優勢。
由微見著,努力的程度和不懈的投入,正清楚地反映在成果上。
2022年前三季度,用友云服務業務實現收入35.46 億元,同比增長40%, 占據營業收入的63.4%,新的盈利曲線蓬勃生長,轉型的拐點信號早已明確;截至目前,用友BIP 累計簽約30000多家大型及中型企業,包括中國電子、保利集團、中國郵政、中糧集團、中國南水北調、茅臺集團、三峽能源、中冶國際、吉利科技集團等大型客戶,在大型企服市場的拿單底氣進一步充足。
不難看出,用友不僅享受到行業貝塔帶來的紅利,也已經跑出了自身的阿爾法。
相比Salesforce和亞馬遜AWS,我們對用友的預期還可以更大,其擁有的不僅有云業務擘畫的新藍圖,還有國產替代背景下軟件業務的 長坡厚雪 。
換而言之,用友擁有兩條成長軌跡,兩個增長期。
再者,市場格局方面,行業發展的風向標總是由散亂到齊整,即從諸侯混戰走向三足鼎立,乃至兩強對壘。在不斷出清的過程中,優勝劣汰下來的只能是那些前瞻技術動向,知行合一的企業。
類似用友這種,本身的底蘊夠深厚,在某些細分領域的市場占率很高,比如aPaaS市場、企業級SaaS、全球云ERP市場,甚至第一,又能在長周期投入 儲備 新技術、孕育新市場,從而在更長維度上加固 護城河 ,迎接他的必然是集中度最大化。
而遵從經濟法則,市場集中度最大化的意義,用大白話來說: 剩者為王 ,夯實企業市場地位,使之獲得長期利潤保障。
綜上,就短期內用友的業績預減,我們不妨總結成一句話:成長總有起伏,下蹲是為日后變的更強、更壯積蓄力量。對這樣的公司,市場不妨多一點耐心和更深入地了解。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文 / 六金 出品 / 節點資本組
企業的日常經營中,費用管控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有數據顯示,2013至2021年間,A股上市公司費用占營收的比重始終在10%以上
5月16日下午,由用友主辦的“成長型企業數智化創新峰會”首場U9cloud“專精特新”場景體驗峰會圓滿落幕。
回顧近現代化企業發展歷程,可以發現:福特發明了流水線生產系統;豐田貢獻了精益生產的思想;谷歌的書籍《重新定義公司》,讓更多人認真思考如何打造一家現代公司;亞馬遜的領導力準則,蘋果的創新精神,尤其是當企業經營管理面臨技術和場景的不斷變革,激勵了企業家重新認識生產力的解放。
*本文為2022年3月11日用友副總裁傅毅在「2022用友成長型商業創新峰會濟南站」演講內容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