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互聯網江湖 作者:志剛
3月13日,二手消費電子產品交易和服務平臺萬物新生(愛回收)集團發布2022財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報告。
財報顯示,2022年萬物新生營收98.69億(單位: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6.85%,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68億,同比虧損有所擴大。數據顯示,2021年歸母利潤為-8.165億。
一句話總結這份年報:增收不增利,喜憂參半。
好的一面是,四季度公司實現non-GAAP經營利潤3457萬元,創歷史新高,全年營收達到98億元也同樣創新高。
壞的一面是,凈利潤連續五年虧損,從2018年到2022年,凈利潤分別為-2.079億、-7.049億、-4.706億、 -8.165億、-24.68億,5年累計凈虧46億,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
對于這份業績,資本市場似乎也不怎么滿意。財報發布后,萬物新生股價微漲到3.2美元,隨后在3美元左右浮動。
萬物新生 之后,愛回收 不掙錢 了?
為什么會虧損?
首先,經營成本占營收比例高。
以Q4為例,營業收入29.8億,營業費用就要25.4億,加上營銷費用5.9億、減值及撥備的18億,凈利潤虧損似乎也就不難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PR口徑上,萬物新生強調Q4季度non-GAAP經營利潤3457萬,但事實上,對比營收來看,3千多萬的盈利的規模并不大。這點盈利可能很難反映出公司經營層面的效率提升。反倒是減值及撥備帶來的損益對利潤影響更大,公司經營性盈利似乎還是比較脆弱。
此外,客觀因素影響下,2022年市場需求減少,商業活動減少,不少上市企業都通過減少三費支出實現了 微盈利 。比如愛奇藝,也是通過縮減三費取得盈利,但短期的小規模盈利,并不一定代表長期經營能力有質變。
其次,從全年營收的變化來看,近兩年的營收規模增速相對穩定,但毛利增長的水平卻不及營收增長水平。
毛利率表現上,2020年銷售毛利率還有11.97%,到2021年微增到12.6%,2022年毛利率又下滑到11.65%,這說明,毛利率有起伏,而且對比成本投入,10%左右的毛利率其實不怎么高。
這其實是一件挺反直覺的事情,因為二手物品的價格彈性大,所以按理說二手商品的毛利率應該是比較高的。
一般來說,傳統的二手手機回收渠道的加價率最高能到80%,最低一般也能到60%,愛回收、轉轉這類平臺為了吸引用戶,加價率可能會低一些。
根據廣發證券的研究數據,愛回收的加價率中位數在52%,轉轉的加價率中位數在48%,均低于傳統回收渠道。
傳統回收生意的高毛利,其實是在于 賺兩頭 ,而在愛回收的商業邏輯中,賣家買家平臺三方,在賣家端的基本策略是低加價獲客,高加價賺錢。
行業早期這樣的邏輯沒什么問題,因為價格上有比較優勢,獲客其實很容易。問題在于,如今二手交易的普及,提升了賣家的心理預期,平臺提升加價率其實是更難了。
比如說,我手里有臺蘋果12mini,平臺給的回收價格是2000元,在以前我可能就接受了,但現在我會去搜一搜其他平臺個人賣家的價格,看到有人掛到2400元,那么我可能就不賣了。
這個時候,平臺為了獲客,很可能會給出更高的評估價,然后平臺會以屏幕、攝像頭、劃痕等等理由壓價。而賣家會因為一時接受不了價格差,有一種 上當受騙 的感覺。所以,在一些消費投訴平臺上,愛回收、轉轉的投訴量都挺高。
長期來看,這個生意的毛利率可能會一直走低,因為需要不斷地用價格吸引力來留住用戶,也就意味著長期來看,加價率可能會越來越低,公司的毛利率也自然會下滑。
財報中,商品成本的不斷走高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
數據表明,萬物新生的運營成本從2021年同期的25.73.32億元人民幣(4.887億美元)增長了31.0%,達到33.706億元人民幣。
對此,財報中解釋: 商品成本從2021年同期的18.005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3.705億元人民幣(3.437億美元)增加了31.7%。增長主要是由于產品銷售的增長。
商品成本增加了31%,而營收增長了26%,對比之下,似乎也表明主營業務掙錢能力在變低。毛利率下降也就不難解釋。
回過頭來看之前愛回收改名萬物新生,其實也代表財務上的內在訴求,要更高的毛利率,在業務上要追求多元化。
風物長宜放眼量,循環經濟是轉機還是新生?
從增長的角度來看,長期來看二手經濟的盤子雖然已經在增長,但也越來越接近天花板。財報顯示,2022年公司商品交易數量從2021年全年的3120萬件增加了2.6%,達到3200萬件。交易規模增長其實并不大。
另外,財報顯示銷售和營銷費用從2021年全年的12.066億元人民幣增加到15.61億元人民幣(2.227億美元),增長了27.3%。
其中包括:確認了2022年第四季度無形資產的減值損失和遞延成本;與公司業務增長相關的人事成本增加;與公司業務增長相關的促銷費用增加,這被營銷費用的減少部分抵消。
對于費用的增加,公司的應對策略是 緊衣縮食 。比如,行政費用同比2021年減少了46.9%、再比如研發方面減少13.9%。
從結果上來看,這樣的經營策略起到了效果,畢竟四季度公司實現non-GAAP下的經營性盈利,但只有這樣恐怕還不夠。
交易規模增長有限,各類成本都有所增加,萬物新生顯然需要去講一個全新的故事。
在資本市場上,愛回收融資的輪次已經不少,從2011年公開的A輪融資,到2021年的IPO上市,投資人已經給了足夠多的機會。天眼查APP融資信息顯示,算上赴美上市前的融資以及上市籌資,愛回收一共拿到了4.8億美元。
融資驅動雖然是互聯網公司的 優良傳統 ,但燒投資人的錢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到頭來還是要找到自己的造血能力。
怎樣才能有新的造血能力?恐怕還得去做C端的生意。
愛回收、轉轉想要賺錢,就只能切入零售中,而零售,本身就是個不容易賺錢的苦差事,二手零售則更難。因此可以看到,近幾年的二手平臺不是在轉型,就是在轉型的路上。
互聯網江湖認為,二手電商追求多元化,其實并不容易。因為相比京東、淘寶、天貓等品牌電商市場,二手市場是個 弱市場 。
一手電商屬于 廣告公司 ,始終處在一個需求的 強市場 。所以只要是產品能打,品牌廣告打得響,就會帶起銷量。
對于天貓和京東來說,廣告是其變現的主要商業模式,廣告收入則主要來源于交易中的商家端,比如天貓直通車,就是為專職淘寶和天貓賣家量身定制的,按點擊付費的效果營銷工具,為賣家實現寶貝的精準推廣。
二手電商屬于 零售公司 ,所在的市場是一個需求的 弱市場 。這是二手電商問題難解的原因所在。
對于轉轉等二手平臺來說,交易中的賣家大多為個人消費者,目的是處置閑置,而非從中盈利,幾乎不可能為了賣出閑置商品專門去花錢推廣。比如消費者有個不用的鍵盤想要出手,二手市場價格大概幾十元,如果還花錢推廣的話最后甚至可能虧本。
對于買家來說,買二手產品這件事其實不是一個剛需,只是一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所以對價格更敏感。平臺如果專注手機這一個品類,毛利水平可能很快就達到了天花板。而如果做其他商品,毛利率可能會比手機高,但市場規模和吸金能力卻又差了一個檔次。
因此,找到一個能帶來足夠價值成長的新業務方向,可能才是破局增長之道的關鍵。
循環經濟的賽道是個大賽道,符合市場需求,也符合低碳環保的大方向,未來可以嘗試的業務也還有很多。對萬物新生而言,這意味著新的機會。
短期來看,公司經營風險并不多,截至2022年底,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限制性現金、短期投資和應收資金有4.063億美元,現金流充裕。
財報中,萬物新生對于未來的經營也表示出信心:公司預計,2023年第一季度,預計總收入在27.7億元至28.7億元人民幣之間。并且此前,萬物新生董事會決議通過了延長股票回購計劃。
回購股票至少代表了一種態度,接下來如何實現多元化增長,可能依舊是公司決策層需要深思的問題。
寫在最后:
風物長宜放眼量。
從行業來看,多年以來,二手平臺所存在的問題似乎至今仍未得到完善解決,二手消費仍然沒有形成消費者絕對信任的頭部平臺。無論是萬物新生還是其他二手交易平臺,接下來要走的路還很長。
二手平臺存在的價值是構建交易雙方的信任橋梁,消除信息不對稱等不利因素,為二手消費、循環消費提供優質商業土壤,是第一步。
直白點說,這是為整個循環經濟打基礎。未來,如何構建整個循環經濟生態,可能才是二手經濟 萬物新生 的內涵所在。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以文會友,行業交流。
參考文章:
二手電商水多深,看看萬物新生股價就知道了 錦緞研究院
愛回收最新財報:2022年Q4持續盈利,年入近100億 投資界
愛回收2022年營收98.7億元,首次實現全年盈利 鈦媒體
315行業風險大掃描: 轉轉們 是否會成為曝光重災區? 互聯網江湖
年營收98.7億元,萬物新生(愛回收)最新財報出爐non-GAAP層面實現全年盈利
“工程師上門回收,螞蟻連認證,隱私泄露賠10W,手機回收就上速回收!“走入近日的深圳梅林商圈地鐵通道,大家會發現二手手機回收的正在從年輕消費群體向大眾群體傳遞。作為手機回收行業品牌領導者之一,速回收正在鋪開“互聯網+服務+循環科技平臺“數字化履約服務模式,這一次聯合深圳報業,在地鐵通道與千萬市民溝通
回收行業其實在大家的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不過一般人見到的回收行業都是傳統的廢品回收行業,一般就是收一些廢紙、廢瓶子、廢金屬一類的東西,而回收舊衣物的很少見。普通人一般也不知道舊衣服可以回收,所以對于舊衣服回收知之甚少。
年年有人換新機,動輒百萬計的舊機去哪了?這就不得不說到雙11之后的風潮——賣二手“回血”。當下,愛回收、閑魚、轉轉這些二手交易平臺成為了更多用戶的“剛需”。
目前國內二手手機回收滲透率只有3.7%,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萬物新生集團是一家“互聯網+環保”類型的循環經濟企業,致力于打造ESG(即“環境、社會和治理”)樣本企業,公司通過研發隱私清除技術保障用戶信息安全,通過延長電子產品的生命周期減少電子消費領域的碳排放和環境污染,以及通過打造供應鏈能力提升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