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售9.9元酸菜被索賠千元,守住食品安全也要給土特產一條活路
近日,貴州黔東南州天柱縣的林先生,因為在網上售賣了父親腌的酸菜,被消費者投訴到當地市場監管局,認定為“三無”產品,并被索賠千元。林先生表示不能理解,單價只有9.9元的酸菜,讓他賠償1000元。同時也表示,寧可市場監督部門罰自己1萬、2萬,也不給索賠者那1000元。目前,當地市場監管局正在進行調解。
9.9元的自制腌酸菜,居然要索賠千元,這是翻了100倍,遠遠超出“假一賠十”的法定標準,而且不賠償就舉報,讓職能部門做出處罰。
食品安全大于天,我國《食品安全法》對于食品包裝、標志、許可證做了嚴格的規定,這是為了守住食品安全的紅線,提升舌尖上的安全。
但也要看到,很多的鄉村傳統農副產品,比如腌菜、臘腸、醬雞、曬干蝦,本身就是家庭副業,不可能是標準化工廠生產的,產量不大,使用的還是傳統工藝,可以說是地地道道的“土味”。在微信群里、小集市上有零星售賣,這也是很多農民家庭的一條勉力致富的路徑。那么,這些零星售賣的農副產品,是否必須要像正規食品工廠那樣嚴格接受食品安全認證,否則就算“三無產品”?
事實上,類似的農副產品因為“三無”被高額索賠的個案已經發生過不少了。去年,四川一位豬肉攤老板在網上推銷自制的臘肉、香腸,被某網友購買了2000元的香腸后,隨即遭遇退一賠十的訴訟。全國人大代表、貴州銅仁市萬山區萬山鎮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負責人華茜也曾表示,自己在推廣當地土特產品時就被“職業打假師”盯上了。她表示,目前QS認證(SC認證)的認證成本高,普通小商戶無法承擔這些費用,這就讓很多“打假人”有空子可鉆,成為老鄉們推廣自制土特產品的“攔路虎”。
一邊是食品安全大如天,一邊是初級農副產品關系到老鄉的生計,農副產品規范化是大勢所趨,但是這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不能讓“職業打假者”在其中興風作浪。
現行的《消保法》規定“退一賠三”,《食品安全法》規定“假一賠十”,這在法律上被稱為“懲罰性賠償”,初衷是調動民間維權的積極性,彌補維權成本。但是,一些“職業打假者”已然和公眾的訴求南轅北轍,他們的打假不指向食品安全,而是濫用一些技術規則,在“雞蛋里挑骨頭”,比如緊盯著海淘產品中沒有中文標識、廣告里“最”“頂尖”等《廣告法》明確禁止的極端用詞,以及一些初級農副產品沒有食品安全許可等。
從治理角度來說,相關部門要精準執法,不能讓“職業打假人”得逞。其實,新《行政處罰法》已經明確規定輕微違法行為“首違不罰”的原則,像廣告里用了“最”字、零星賣農副產品預包裝不規范,這些是不是能適用“首違不罰”?在守住食品安全底線的同時,也要給土特產一條活路。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克鮮
標簽:
- 上一篇: 美國反防疫卡車隊伍逼近華盛頓 當局嚴陣以待
- 下一篇: 售賣“冰墩墩”小夜燈?立案查處!
推薦文章
- 如何利用一篇高質量軟文文案進行網絡推廣|悟空收錄網 1324 閱讀
- 抖音從入門到精通的運營課程(共20節) 1222 閱讀
- 抖音超清60幀視頻教程+素材+插件---【抖音全攻略教程系列1】 1282 閱讀
- 抖音小視頻入門教程:《剪映教程+實戰》全16講視頻教程 1310 閱讀
- 2022抓住巨量千川新紅利 1259 閱讀
熱門文章
- 如何利用一篇高質量軟文文案進行網絡推廣|悟空收錄網 1324 閱讀
- 《金瓶梅2:愛的奴隸》:活色生香金瓶梅 3109 閱讀
- 微信公眾號一個月只能發四次文章怎么辦 2971 閱讀
- ChatGPT是什么軟件?為什么這么火?與SEO有沒有關系? 2790 閱讀
- 線上意見箱怎么弄,微信公眾號建議反饋意見箱怎么做 2769 閱讀
發表評論
精彩評論
- 無任何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