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戰爭帝國”催生俄烏沖突
俄烏軍事沖突是冷戰結束后最重大的地緣政治事件,影響深遠。俄烏沖突與其說是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不如說是美國作為棋手與俄羅斯的地緣博弈。
美國在建國不到250年的時間里,只有不到20年沒有發動軍事行動干預別國,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戰爭帝國”。美國通過制造這場俄烏危機,低成本離間了俄歐關系,攪黃了“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激活了北約,削弱了俄羅斯,毫無疑問是“贏家”。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俄烏從兄弟鄰邦到分道揚鑣、再到兵戎相見,離不開美國的“貢獻”。遏俄弱俄始終是美國的對俄戰略選擇,將俄羅斯“打造”成威脅地區穩定的惡鄰是主要手段,烏克蘭則不幸被美國選為遏俄的關鍵抓手,俄烏沖突演變成無法愈合的地緣政治傷疤。
冷戰后,俄美關系從“蜜月期”開始,最終走到“比冷戰還糟糕”的局面,這是美國遏俄弱俄戰略的必然結果。1992年,葉利欽一年內兩次訪問美國,雙方簽署了數十份合作文件。葉利欽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獲得21次熱烈掌聲。在俄羅斯積極與西方開展交流時,美國實際上在為北約東擴做準備。1999年1月,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訪俄,表示將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及考慮對方利益的基礎上發展建設性關系。然而僅過了兩個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就繞過聯合國轟炸南聯盟,波蘭、匈牙利、捷克加入北約。北約實現冷戰后的首次東擴,這個“冷戰”時代的戰爭機器不僅沒有消亡,反而在壯大。
北約向東推進幾百公里并不會明顯增加美國及盟友的安全,因為在俄羅斯現代化核投射能力面前,增加這點距離無濟于事。若俄要對美進行核打擊,可從北極地區,不會舍近求遠。那么,為什么美國還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力推北約東擴呢?目的就是擠壓俄羅斯的地緣空間,刺激俄做出激烈反應,將俄逐漸“塑造”成地區威脅。
眾所周知,烏克蘭與俄羅斯都是斯拉夫兄弟,而且烏克蘭是東斯拉夫的文化之根。美國非常清楚,烏克蘭就是俄的“癢癢肉”,動之則俄必然做出反應。正因為此,烏克蘭不幸成為美國格外看重的棋子。2004年,在北約第二輪東擴之際,美國在烏克蘭發動了第一次“顏色革命”,烏國內政治進入親西方和親俄羅斯兩派角力的時代。2013年底,在美國的推動下,烏克蘭再次爆發“廣場革命”,指揮者就是時任副總統的拜登,直接操辦人則是現任美國副國務卿、祖籍烏克蘭敖德薩的紐蘭。這件事使俄羅斯徹底認清了美國。2014年,“廣場革命”后上臺的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和總統波羅申科先后訪問美國,美在承諾經濟支持的同時,繼續給烏克蘭人“畫餅”,稱將全力維護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得到鼓勵的烏克蘭徹底放棄了東西方平衡政策,在加入歐盟和北約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早在2014年,基辛格就提出,烏克蘭不應成為東西方對抗的棋子,而應成為溝通的橋梁。但顯然,美國需要的不是橋梁,而是進攻俄羅斯的“橋頭堡”。拜登上臺后,美各級官員不斷發表支持烏克蘭的言論,加大對烏的軍事援助力度,派遣艦隊進入黑海與烏克蘭舉行聯合軍演,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鼓勵烏克蘭反俄的斗志,不讓“流血的傷疤”愈合。2021年8月底,澤連斯基總統訪美,兩國簽署《美烏戰略防務框架協議》及武器研發合作協議,美宣布向烏額外提供軍事援助。接著,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訪問烏克蘭,高調宣稱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在美國的“力挺”下,似乎烏克蘭加盟入約就在眼前,出了事美國會“兜著”。但俄采取“特別軍事行動”后,一直以烏克蘭庇護者自居的美國一再表態不會出兵、不會設禁飛區。這再次證明,美國作為棋手,是不會為棋子犧牲自己根本利益的。
烏克蘭風景優美,人杰地靈。烏克蘭人民性格溫和,熱情好客。這里曾是歐洲的糧倉和工業發達地區,現卻淪為飽受戰火的苦難之地;本可成為東西方橋梁兩頭得利,如今卻是大國博弈的主戰場。“解鈴還須系鈴人”,早日停火止戰,離不開大國拿出政治勇氣,摒棄冷戰思維、停止陣營對抗,為全球和地區和平穩定創造條件。
(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所長)
標簽:
推薦文章
- 如何利用一篇高質量軟文文案進行網絡推廣|悟空收錄網 1324 閱讀
- 抖音從入門到精通的運營課程(共20節) 1222 閱讀
- 抖音超清60幀視頻教程+素材+插件---【抖音全攻略教程系列1】 1282 閱讀
- 抖音小視頻入門教程:《剪映教程+實戰》全16講視頻教程 1310 閱讀
- 2022抓住巨量千川新紅利 1259 閱讀
熱門文章
- 如何利用一篇高質量軟文文案進行網絡推廣|悟空收錄網 1324 閱讀
- 《金瓶梅2:愛的奴隸》:活色生香金瓶梅 3112 閱讀
- 微信公眾號一個月只能發四次文章怎么辦 2971 閱讀
- ChatGPT是什么軟件?為什么這么火?與SEO有沒有關系? 2791 閱讀
- 線上意見箱怎么弄,微信公眾號建議反饋意見箱怎么做 2769 閱讀
發表評論
精彩評論
- 無任何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