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3年蟄伏,旅游業確實熬出頭了,OTA也迎來了強勢反彈。
自年初起就逐步恢復的旅游行業,經歷了暑期小高潮后,正在逐步以強勁的復蘇能力,為OTA們的期中財報增彩。
今年二季度,攜程凈營收為1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180%,凈利潤為6.48億元,同比漲超14倍;同程營收達28.7億元,同比增長117.4%,經調凈利潤5.9億元,同比增長428.9%。
未來,旅游行業的景氣度還將持續向上,市場也會隨之邁入常態化增長軌道。但與此同時,市場供給端已經開始醞釀著一場巨變,在OTA漂亮的復蘇成績單上,罩上一層隱憂。
一個是OTA的核心業務正在被供應商拿回手里;二則是旅游業復蘇釋放的紅利也吸引了抖音、小紅書等內容平臺成為新的 野蠻人 ,牌桌上擠入了新的玩家,OTA需要直面更激烈的行業競爭。
此種情況下,OTA的增長故事,是否會與行業的持續增長保持一致,可能暫時還需要畫一個問號。
供應商解綁OTA
OTA三大核心業務為在線交通、在線住宿及在線度假旅游。
其中,在線交通市場最大,也最穩定,但因為票務是較為標準化的產品,OTA掙的是辛苦費;在線住宿則因為產品具有更大的差異性,是OTA營收高、利潤大的核心業務。
OTA的行業老大攜程,其財報里展現的營收結構也論證了這一點。
攜程的收入主要來源于住宿預訂、交通票務、套餐旅游、商務旅行四個板塊。2023年二季度四大板塊分別實現收入42.85億元、48.14億元、7.22億元和5.84億元,占比分別為38.05%、42.75%、6.41%和5.19%。
住宿預訂、交通票務就占據了攜程營收的80%以上。
這也反映了OTA平臺最根本的生存之道:機票引流、酒店變現。
但三年疫情,卻徹底改變了OTA平臺與供應商的關系。支撐起攜程的兩大核心業務,正在被供應商攢緊在自己手里。
比如機票業務,自2015年 提直降代 政策出臺以來,各大航空公司都紛紛加強官網、微信、APP的建設,以降低讓OTA中間商賺差價的整體比例,到2018年,好奇心日報有報道顯示,那時中國三大航空公司直銷比例就已經超過 50%。
遭受了疫情的沖擊后,這樣的舉措來得更為猛烈了。各大航空公司在這一時期推出的 隨心飛 就是最好的案例。在這種情況下,能OTA手里的蛋糕只會越來越小。
不過,票務作為OTA的流量入口,承擔著平臺將準出行群體轉化為更高利潤的酒店業務、旅游產品業務的職責,因此,對于航空公司的要求,OTA一直都被動地接受。但即便委屈求全,單一賣機票這條路,對OTA來說也越來越窄了。
比起話語權更大的航空公司,被扼住 流量咽喉 的酒店業務供應商,對OTA的反抗就顯得更為猛烈。
一大原因是,過去三年,酒店行業經歷了供給端的快速出清,并隨之向連鎖化靠攏后,使得酒店連鎖化率從26%提升至了如今的39%,而頭部酒店品牌商靠著對供給端的整合,已經擁有了更強的產業地位,也更有底氣去挑戰OTA平臺。
比如此前高喊過 不會被OTA卡住流量咽喉 的華住集團,就正在成功地與OTA脫鉤。
根據有數的報道, 華住會 的會員數量在2017年就突破了1億,至今,華住酒店集團的客房里有85%都是通過自家APP賣出去的。
而今年第一季度,華住會的日活更是達到了101.3萬人,是2019年同期的兩倍。
首旅集團的研究報告也明確表示,可以依托逐漸增強的品牌優勢將客源從OTA 逐漸向自有渠道過渡,帶來 更大收入彈性。截至 2022 年末,首旅會員總數達 1.38 億,自有渠道入住間夜數占比 76.18%。
即便OTA們如今還處在旅游復蘇的順風局,但看到酒店連鎖品牌有了日漸強硬的自獲客能力,估計也笑不出來。
尤其是對走中高端路線的攜程來說。
有公開數據顯示,國內前10大酒店集團已經把控了全國70%的連鎖酒店市場。并且,在酒店行業已經進入了存量市場的情況下,高端化成為了酒店集團集體發力尋求增量的方向。
但當這些把控著中高端市場的酒店集團,已經逐漸有了將客戶牢牢把控在自己手里的能力時,攜程要靠什么才能持續講出增長故事呢?
若OTA的兩大核心業務走向供給 失控 ,平臺對用戶的聚合價值必然會被稀釋, 機票引流、酒店變現 的舊模式,將無法助力OTA深入打開旅游復蘇后的新市場。
迎春路上殺出 野蠻人
實際上,一度 挾流量以令酒店 的OTA,并沒有自己的流量池。獲客難、成本高是普遍痛點。
這也是為什么,流量平臺們能夠跨界而來直切OTA的腹地:前有美團吃下不少下沉市場的酒店業務,成為OTA進攻下沉市場的最大 攔路虎 ;后有抖音、小紅書不甘只為OTA引流,而是靠著 種草-消費-履約-反饋 的閉環鏈路,攔截到了報復性旅游的年輕人。
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Z世代在抖音快手等各類內容平臺預定旅游的占比已達到45%。
只是,對比傍上了微信的同程和背靠阿里的飛豬,OTA 一哥 攜程比 小弟 們有更深的流量焦慮。
在自建流量池這件事上,攜程其實非常有前瞻性。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之前,攜程就做過驢評網,而近兩年,直播火了之后攜程創始人梁建章親自下場直播間,同時,攜程還啟動了 旅游營銷樞紐 戰略,以 星球號 為載體,聚合流量、內容、商品三大核心板塊,疊加豐富的旅行場景,通過深耕內容和營銷拓展實現內容到交易的價值閉環。
投入也是非常的大手筆。今年二季度的財報里,攜程的產品開發費用就達3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7%,環比增10%,占凈收入26%;銷售和營銷費用2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5%,環比增長34%,銷售和營銷費用占凈收入21%。
只是,從目前來看,攜程還沒有收獲到能夠顯著的成效。
當然,這并不是說抖音、小紅書這樣的內容平臺已經對以攜程為主的OTA平臺造成了致命的威脅。反而,OTA在產業鏈上累積的深厚資源所構建起來的高準入壁壘,是內容平臺短期難以攻陷的堡壘。
這一點,早在2017年梁建章與王興的爭論中,就有過結論:深耕行業的專業化才有利于創新。攜程在旅游行業的 專業化 ,確實構成了其目前仍能穩坐OTA 一哥 的競爭壁壘。即便是到店酒旅業務早已進入百億營收規模的美團,暫時也沒能撼動攜程占據的中高端市場。
只不過,在OTA兩大核心業務的供應商早有解綁之舉的情況下,內容平臺又恰好能利用種草優勢與低于OTA的傭金,成為供應商們新的選擇。
據《2023抖音旅游行業白皮書》顯示,截至今年 3 月底,抖音上景點、酒店住宿、航空公司、OTA、旅行社等各類旅游企業賬號數量的平均增速超過了 20%,其中酒店住宿、商旅票務的賬號數量的增速高達 61.5%、46.0%。
同時,今年五一假期,抖音生活服務數據顯示,4月29日至5月3日,國內游訂單量同比增長超8倍,酒店增長近900%。
嘗到報復性旅游的甜頭后,抖音索性直接亮大招,5月底上線了日歷房功能。這一動作,被外界看作是抖音切入OTA平臺的歷史性時刻。
縱然從內容到交易這條路非常難走,但當抖音、小紅書等內容平臺已經成為了新的 野蠻人 ,OTA好不容易等來的復蘇 春天 ,又將硝煙四起了。
梁建章曾說 拿高倍望遠鏡都看不到攜程的競爭對手 。疫情重挫旅游業導致攜程跌入谷底后,有人時常用這句話調侃攜程,而梁建章則挽尊說是 望遠鏡壞了 。
也許是,高倍望遠鏡看不到從內部友軍跑出來的競爭對手。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螳螂觀察 Focusing on新消費新商業新增長,這是消費產業*服本地生活服務 NO.210深度解讀
此內容為【螳螂觀察】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 維密秀 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