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我國特殊教育在校生有88萬人。為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質量,促進殘疾兒童最大限度發展,今天(25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教育部等部門《“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以下稱為“特教提升計劃”),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高質量的特殊教育體系,切實保障殘疾兒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做到有教無類,讓每一名殘疾兒童青少年都有人生出彩機會。
2025年 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要達97%
特教提升計劃提出,持續提高殘疾兒童義務教育普及水平,到2025年,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7%。要求各地以縣級為單位健全殘疾兒童招生入學聯動工作機制,依據有關標準對殘疾兒童身體狀況、接受教育和適應學校學習生活能力進行全面規范評估,適宜安置每一名殘疾兒童。建立健全學校隨班就讀工作長效機制,確保適齡殘疾兒童應隨盡隨、就近就便優先入學。保障兒童福利機構內具備接受教育能力的適齡殘疾兒童接受中小學教育,并納入學籍管理,推動特殊教育學校在本地兒童福利機構設立特教班。健全送教上門制度,推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完善送教上門服務標準,科學認定服務對象,規范送教上門形式和內容,提高送教服務工作質量,能夠入校就讀的殘疾兒童不納入送教上門范圍。
拓展學段服務 到2025年非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入學機會明顯增加
特教提升計劃提出,要大力發展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加快向學前和高中以上階段兩端延伸,到2025年,非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青少年入學機會明顯增加。
1、鼓勵普通幼兒園接收殘疾兒童隨班就讀
針對學前教育,提出鼓勵普通幼兒園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兒童就近入園隨班就讀,推動特殊教育學校和有條件的兒童福利機構、殘疾兒童康復機構普遍增設學前部或附設幼兒園,鼓勵設置專門招收殘疾兒童的特殊幼兒園(班),盡早為殘疾兒童提供適宜的保育、教育、康復、干預服務。
2、到2025年 每省份至少辦好一所殘疾人中職學校
針對高中教育,提出著力發展以職業教育為主的高中階段特殊教育,支持普通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接收殘疾學生隨班就讀。到2025年,實現每個市(地、州、盟)和有條件的縣(市、區、旗)都有一個殘疾人中等職教部(班),在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至少辦好一所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和盲、聾高中(部)。
3、支持高校增設適合殘疾人就讀專業
針對高等教育,提出穩步發展高等特殊教育,加強高校特殊教育學院建設,增設適合殘疾學生就讀的相關專業,完善殘疾學生就讀普通高校措施。支持普通高校、開放大學、成人高校等面向殘疾人開展繼續教育,暢通和完善殘疾人終身學習通道。
擴大特殊教育資源供給 增加學位
據統計,2020年,全國共有特殊教育學校2244所,30萬人口以上縣基本實現了“縣縣有特校”。下一步,將鼓勵2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區、旗)辦好一所達到標準的特殊教育學校,20萬人口以下的縣(市、區、旗)要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特色教育資源,鼓勵在九年一貫制學校或寄宿制學校設立特殊教育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從幼兒園到高中全學段銜接的十五年一貫制特殊教育學校,有效擴大特殊教育學位供給。
推進融合教育 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質量
為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質量,此次特教提升計劃還提出加強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職業教育以及醫療康復、信息技術的融合,以融合融入引領特殊教育質量全面提升。
1、完善特殊教育辦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在加強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方面,將探索適應殘疾兒童和普通兒童共同成長的融合教育模式,推動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結對幫扶共建、集團化融合辦學,創設融合教育環境,推動殘疾兒童和普通兒童融合。加強校際資源的共享與整合,發揮不同學校優勢,推進殘疾學生轉銜安置等工作。研究制定義務教育階段融合教育教學指南,修訂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和課程標準。到2023年完成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教材編寫,審定通過后的教材列入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完善特殊教育辦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2、探索設置適宜專業 讓殘疾學生有一技之長
在推動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方面,將開設適應殘疾學生學習特點和市場需求的專業,積極探索設置面向智力殘疾、多重殘疾和孤獨癥等殘疾學生的專業,同步促進殘疾人的康復與職業技能提升,讓殘疾學生有一技之長,為將來就業創業奠定基礎。探索開展面向殘疾學生的“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將證書培訓內容有機融入專業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提高殘疾學生培養的靈活性、適應性、針對性。支持各種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加強殘疾學生職業技能培訓。積極開展殘疾學生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切實做好殘疾學生教育與就業銜接工作。
3、促進醫療康復、信息技術與特殊教育融合
在促進醫療康復、信息技術與特殊教育融合方面,將加強醫療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兒童福利機構、康復機構與學校合作,提高殘疾學生評估鑒定、入學安置、教育教學、康復訓練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實施輔助器具進校園工程,優先為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科學提供輔助器具適配及服務。推進特殊教育智慧校園、智慧課堂建設。開發特殊教育數字化課程教學資源,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
提升支撐能力 完善保障機制
堅持特教特辦,加強條件保障,在普惠政策基礎上給予特別扶持,提升支撐能力,補齊發展短板。
1、完善辦學條件 提高專業支持
特教提升計劃提出,將支持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資源教室配備滿足殘疾學生需求的教育教學、康復訓練等儀器設備和圖書。加強學校無障礙設施設備建設配備,為殘疾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提供無障礙支持服務。大力推進國家、省、市、縣、校五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建設,逐步實現各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全覆蓋。
2、到2025年 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提高1000元
目前,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為每生每年6000元,此次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提出,到2025年,這一標準將提升至7000元以上,并明確有條件的地區可適當提高補助標準。各地應落實學前、高中階段生均撥款政策,繼續向特殊教育傾斜。地方財政可設立特殊教育專項補助經費,加強特殊教育基礎能力建設。進一步優化完善殘疾學生特殊學習用品、干預訓練及送教上門教師交通費補助等政策。落實學生資助政策,確保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優先獲得資助。
3、加大特殊教育專業教師配備
此外,將適當擴大普通高校特殊教育專業招生規模,根據實際需求,優化公費師范生招生結構,傾斜支持特殊教育公費師范生培養。加大特殊教育專業碩士、博士培養力度。推動師范類專業開設特殊教育課程內容,列為必修課并提高比例,納入師范專業認證指標體系,落實教師資格考試中含有特殊教育相關內容要求。組織開展特殊教育學校和隨班就讀普通學校的校長、教師全員培訓,將融合教育納入普通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必修內容。認真落實特殊教育教師津貼標準,保障特殊教育教師待遇。普通學校(幼兒園)在績效工資分配中對直接承擔殘疾學生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給予適當傾斜。縣級以上教研機構應配足配齊特殊教育教研員。教師職稱評聘和表彰獎勵向特殊教育教師傾斜。將兒童福利機構中依法取得相應教師資格的特殊教育教師,納入特殊教育教師培訓、職稱評聘、表彰獎勵范圍,并按規定享受相關待遇、津貼補貼等。
合理布局專門的孤獨癥兒童特殊教育學校
近年來,我國特殊教育在校生中,孤獨癥兒童的人數和占比都呈快速上升趨勢,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此次特殊教育提升計劃針對孤獨癥兒童教育也出臺了一些務實舉措。一方面,針對孤獨癥兒童教育基礎相對薄弱的實際,合理布局孤獨癥兒童特殊教育學校,鼓勵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及較大城市建設孤獨癥兒童特殊教育學校。另一方面,將積極探索科學適宜的孤獨癥兒童培養方式,研究制定孤獨癥兒童教育指南,逐步建立助教陪讀制度,為孤獨癥兒童更好融普通學校學習生活提供支持。